“秦”这个字有许多意思,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遥远的西方”,比如西周时期东面各地区,他们说西方的人,就是称呼秦人。然后生活在遥远西部的人,他们的部落就被叫作“秦”,秦人是因为区域才有了这个称呼,后面就成为部落名字。他们召集子弟护送周王东迁,周王册封也是使用“秦”作为封号,给了一个秦君的赏赐。
秦人之后,要是有朝代给遥远西方的某个国家命名为“秦”,以诸夏文明的特质来解读,用意那个再明显不过,就是以诸夏特殊的思想观念将那个叫“大秦”的国家视作“碗里之物”,总有那么一天会将那个叫“大秦”的国家给“一统”到同一名天子的恩泽之下。
吓尿了没有?诸夏就是这么含蓄的表示,俺都给你命名了,名字是俺们取的,那你们绝对就是俺们的人。
所以了,要是诸夏历史上给外国命名,看是取决于什么样的名字,只要是能扯到“九州”之地相关,其实就是立下志愿,俺们一定要消化并融合掉那个地方。
罗马人并不知道诸夏的那种含蓄表达方式,他们对于汉人突然改掉对自己的称呼先是迷惑,去了解到诸夏历史上“秦”就是指遥远西方的人,再知道诸夏数百年前有一个叫“秦”的国家,尤其是那个叫“秦”的国家还统一过诸夏,导致罗马人那个叫开心。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就在西域,此时此刻就在军帐之内。他已经学会了汉语,平常的交流没有什么困难,就是对一些成语和词语之类的汉语后面的典故和故事抓瞎。
“难怪赛里斯哪怕是遭遇过灾难也会重新变得强大。”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一再听到汉人要寻找那个叫大夏国家的同袍,第一时间的感触是:“永远不放弃自己的同袍,想要将自己的幸福分享给同袍,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能产生凝聚力呢?”
王泉是行军长史,考虑并布置作战计划是本职,由于军中有特殊人物存在,多了一个忽悠的责任,面对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的感触,想都不想地点头:“我们的祖先早就说过“寸土虽小却不容有失”的话,土地尚且珍贵,何况是同血缘的同胞。”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已经在汉国待了将近一年半,接触的汉人越多受到的影响越大,尤其是他为了了解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没少去读诸夏的典籍,已经知道诸夏的大一统思想,并且认为那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思想。
恰恰是知道大一统的存在,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不断写信回到本土,向自己的上司和同僚介绍什么叫大一统,每次都强调罗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一定不能再让罗马继续分裂下去。
来自遥远东方的大一统思想震惊了太多的人,君士坦提乌斯得知之后更是如获至宝,他们没真的搞懂大一统思想,但不妨碍他们赞成并宣传这一个思想,然后包装一下成为自己的使命。
“西域原本也是大汉治下的土地,只是我们的祖先允许他们成为诸侯王。”李匡理所当然地说:“我们这一次的进军,是要让他们再次回到大家庭。”
“应该的!”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才不管那么多,他坚定地说:“曾经的土地失去了一定要再次拿回来。”
在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的这个势力中,他们为什么要宣传大一统,就是要为君士坦提乌斯打造一个光明、伟大、正义的背景墙,从另一方面表示君士坦提乌斯才不是为了权力才和自己的兄弟打生打死,是为了保证罗马的统一。
罗马人信了“大一统神1教”,还能从中得到好处,对于汉人觉得自己统治过的土地就永远属于汉人的这一论调,没道理不举起四肢同意啊!
白龙堆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区域命名,它包括一个面积庞大的湖泊,另有湖泊周围方圆百多里的肥美草原。
如果只是水草丰美的话,草原上这种地方可以说多得是,可是那个湖泊叫蒲昌海。
蒲昌海是西域一个有产盐巴的湖泊,还是西域产盐最大的基地,并没有之一。
曾经的车师、山国、尉梨、楼兰、蒲类,还有更多数不上号的部族,他们为了蒲昌海的所有权可是打出了狗脑子,就是离蒲昌海遥远的其它大国也会为了盐巴参与争夺,在西汉的汉军没有踏入西域之前,匈奴人过来之后控制了蒲昌海,又在蒲昌海对着各国大杀特杀,就那么控制了西域各国。
西汉在草原上战胜匈奴,进军河西走廊并打进了西域,第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蒲昌海,一切只因为控制蒲昌海就等于掌控了西域最大的产盐地,掌握这个产盐地哪怕不一个又一个地去灭掉西域各国,那些国家为了得到盐巴也只能屈服。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它(蒲昌海),也只能是它。”
李匡这是第一次作为一直外出征战军团的最高指挥官,他当然很想要抓住机会,任命下达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研究西域,从历史上找到了不少成功的例子,才不会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去玩特殊。
“先汉正是从控制蒲昌海作为征服西域的。”李匡伸出手做了一个紧握拳头的手势:“如今的西域不再是先汉的西域,地理位置却是变化不大,蒲昌海依然是西域最大的产盐地!”
汉军在西域的征服之旅就是从西安掌握蒲昌海开始,先后控制了楼兰、山国、尉梨、蒲类等国。汉军一面在与蒲昌海北面的车师不断较量,另一边是将目光盯向了更西一个叫“大夏”的国家。
“征服西域只是第一步。”王泉当然知道自己能成为这支部队的行军长史同样意味着什么,咧嘴笑道:“我们一样会寻找那个叫‘大夏’的国度。”
听到“大夏”这个国家的名字,军帐之内的人都是双眼放光。
西汉命名叫“大夏”的国家其实就是希腊—巴克特里亚,两国从来没有过接触,却是有“大夏”是诸夏苗裔的说法。当时的汉人才不管希腊—巴克特里亚是一群金发碧眼的人,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同袍”,然后既然是“同袍”就有天然义务将他们从其他人的压迫下解救出来,一块享受来自于刘彻这位天子的恩泽。
说白了,汉人的命名很有讲究,“大夏”这个国家在诸夏历史上也有特殊地位,从西周到先秦“大夏”一直有在诸夏史书上打酱油的例子,就是这个“大夏”一会是白皮肤的狄人,又一会成了某个连什么人种都不知道的国家名字,反正是诸夏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
了解诸夏文明的人都清楚一点,首先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再来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觉得是同一苗裔就一定要得到天子的恩泽(统治)还算温和的,只要是土地就是天子的管辖治理之地和只要是人就一定要臣服在天子统治之下才叫霸道。
“大夏”这个一直在诸夏史书上打酱油的国家,他的存在意义就是呼唤诸夏子孙去开拓,至于到底是不是同一苗裔根本就不重要。
从西汉开始向西进军,一直到东汉末年都没有放弃过寻找“大夏”的行动,“大夏”这个国家是一直没有找到,不过汉军的军靴是一直踏到了葱岭,甚至都踩到了伊塞克湖(吉尔吉斯斯坦)以西。
“‘大夏’是一定要找的。”李匡却知道那是后续的事情,他也没可能作为主导,却是依然要打气:“有民遗失于外,乃是我等之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