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后塘湾的指路明灯

结果赵春喜指着儿子手里端着的白面馒头道:“这不有才娘今年做的馒头多了些,我特地拿了些过来,看你们家能不能帮着分担点?”

彭小娟抖抖手上的水,抓起一块馒头,掰了一小半,便塞进了嘴里。

其实赵家现在早就不缺这些吃得了,连蟹黄馅的包子都准备了一大锅,更别提这种白面馒头了。

不过支书媳妇这回蒸的馒头真不错,蒸出了水平,蒸出了新高度。

加上这事不便拒绝,索性也便笑着收下,顺便把爷俩的往堂屋里让着。

赵春喜一边跟赵大富发着红双喜牌香烟,一边进了赵丽家的堂屋。进门一瞧那祖先供桌上摆着六荤六素,十二个碟子,顿时就忍不住眼皮一跳。

紧接着赵大富收了的红双喜香烟,转手给他撒了根软中华的,“赵书记,你也尝尝我的孬烟!”

赵春喜接过来一瞧,看来今趟真是不该来。

可是有才娘今趟为了这唯一儿子的前途,多年不蒸馒头的她特地蒸了好几锅馒头,这才挑了最好的一锅送来。目的就是让他来问问赵家大闺女,自己儿子将来考大学的事。

毕竟望子成龙嘛!

想到这里,赵春喜讪笑着接下中华烟,别到了耳廓上,特地没抽。

看着旁边端坐着便显得无比标志的赵家大闺女,又是一阵讪笑道:“丽丽,大年三十,咋还这么忙?”

“有事做,自然就忙喽。”赵丽头也不回地道。

赵有才巴巴地瞧着赵丽,眼里忍不住四处冒光,激动得连手里端着的馒头都在抖。

赵春喜点上了红双喜香烟,吐了一口烟圈续道:“丽丽,你姨娘今天来托我问你点事。你给瞧瞧,有才他能不能通过画画,考个大学念念?”

“没空。”

一句话顿时把赵春喜噎在了那里。

其实自打赵丽回来之后,每天都有乡亲庄邻带着孩子找过来,搞得她跟整个后塘湾的指路明灯似的。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都能攀的称兄道弟,无比亲热,早就腻烦了。

赵大富一瞧支书脸上挂不住,这哪行,当即语气强硬地怼了女儿一句:“丽丽,你上点心,有才不是外人!”

在外人面前,自家老子的面子得给。于是赵丽扭过身,将手里的笔交给赵有才道:“你来画个最拿手的给我瞧瞧……”

把安蓉送到安家楼下的时候,正碰上安定国从车上下来。

虽说大年三十已经过了晌午,安定国却说什么也不让吴涛走,硬是扯着他上了楼。

安家的门楣上已经贴上了新对联,屋子里也跟着焕然一新,颇有些新年新气象的味道。

回到家里,安定国卸去了公务的心防,整个人顿时显得无比的疲惫。

倒在沙发上,浓眉紧锁着,捧着一杯浓茶边喝边道:“你见了萧家的人?”

吴涛顿感诧异,看了看陪在身边的安蓉,对方也是一脸懵逼,很无辜,表示这事不是她透露的。

果然下一刻,安定国解释道:“行了,你不用看她。在北江这一亩三分地上,来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我能不知道?”

吴涛一想说的也对。

自打80年代几次严打之后,地方官对于这种事情便格外的敏感。

说起来,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政治敏感性。

在他的面前,吴涛顿时觉得自己肚子里那点干货有点不够用。至于安蓉,就更是俏脸绷得特别严肃,总感觉接触到了不得的大事一般。

安定国继续道:“其实自打你重用萧家千金开始,我和老板便想到了这一天。”

这里的老板指的是梁言成,算是体制内很流行的叫法了,吴涛和他们打交道这么久,多少知道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在华夏做生意,尤其是做到你这个份上,总是免不了要和他们打交道。相比之下,能和萧家搭上关系,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萧家是一柄双刃剑,用的好自是无望而不利;用不好难免要伤着自己,所以凡事必要三思而后行。”

从安家离开的时候,吴涛的脑子里有点乱,甚至带着一丝即将触摸天花板的惶恐。

天花板之上的世界是怎么样,又该适用什么规则,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直到他心事重重地回到家,将那份文件交到老爷子手里,看着老爷子颤颤巍巍地打开文件袋,然后一字一句地念完,紧接着抖抖索索欣喜若狂的时候,他的心里骤然间一片明亮、豁然开朗了。

他从来都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

既然如此,这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安抚好老爷子,让他不要因此而太激动,以免伤了身体,吴涛这才从老爷子房间里出来。

吴炳华正带着小江,忙着楼上楼下、院里院外地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