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成绩斐然

重返1977 镶黄旗 1417 字 12个月前

就是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也以小商品经济为基础,发展出了全国性的流通网络。

尤其是春节过后,七十六岁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来到苏南地区。

更是被这里生机勃勃的小商品经济的运转模式所震撼和感动。

为此他不遗余力的撰写文章在报纸和杂志上盛赞“苏南模式”。

由此,不但温州的家庭工业火了,苏南的乡镇工业火了。

华熙村也作为“苏南模式”的改革典型,在全国范畴拥有了一定知名度。

但必须得说,此时只把欣赏和赞叹的目光投向苏南地区,却不免有些局限。

因为就在冰天雪地里,就在看似思想意识极为保守的北方。

不冒进、不激进,有条不紊,稳扎稳打。

吃祖宗的老本儿,以不怎么具备先进性的传统工艺品手工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房山县龙口村,同样成绩斐然!

1985年全年,龙口村工艺品厂的产值突破了四百万元。

虽然比华熙村创造的工业产值要少上近半。

可刨除成本后,他们所获得的实际利润却是差不多的。

而且龙口村的人少,不但每个居民获得了六千元的年终分红。

工艺厂养活的八百多工人,和为厂子做散活儿的近千家庭妇女,也带动了附近数个村庄的经济。

并且龙口村这一年,还把公共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已经追上了京城的标准。

如果再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倡精神文明,普及基础教育的工作。

或许真正全面的比较起来,龙口村的积极意义还要超过华熙村一些。

当然了,正是因为这样耀眼的成绩。

龙口村虽然没被全国所认知,但一样被县里授予了“先进集体”的称号,并被县报多次报道。

而兆庆,也成为了龙口村村民和林书记心目中实质的带头人。

不但林书记大事小情总喜欢带上兆庆一起讨论,愿意问他的意见。

就连龙口村的村民也爱用“我们自己的李向南”来评价兆庆。

这句话的来历,是因为大年初三,电视台刚刚播出一部十二集的改革大剧《新星》。

剧中由周里京扮演主角李向南帅气稳重,又朝气蓬勃。

既善于处理矛盾,又不畏艰难,勇于向古陵县的种种弊政说不。

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全国人民,都打心眼里喜欢的带头人形象。

所以说,能给予兆庆这么高的评价,足见大家的服气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