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送钱

重返1977 镶黄旗 4290 字 12个月前

洪衍武一听,赶紧撺掇两句,给安书记吃定心丸。

“安书记,这是哪儿的话,雇外人怎么了?雇外人,那也是给咱们村拉长工啊,那是咱们整个村子的杨白劳。何况我最了解群众了,老百姓什么不会,就是会听话。凭您的权威,只要以村委名义宣布,保证没人反对。”

“当然,强制是不能持久的。可都已经挣到钱了还怕什么?待会您一宣布咱们这几天赚到的数目,再宣布年底全村分一部分钱,到时候人人有份。那大家都得了实惠,谁还能不念您的好?这点事,对您的权威造成不了损害。话说回来,也只有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他们才能永远听您的话,服您的管。这不就是咱们的初衷吗?”

“嗯,有道理。”

安书记终于绕过弯儿来了,不由感叹。

“他三外甥啊,还是你脑子明白。今后就一句话,我当村里的家,兆庆当厂里的家,你就当我们的家。干吧,就照你说的干,干成了我在山顶上给你立塑像!”

洪衍武却当场一个寒颤,头一次碰上了不敢应的事儿。

“别别,大叔,我……我谢谢您了,这折寿啊!您还是让我当凡人吧……”

就这样,没过多会儿,外面的大喇叭也宣布了村委会的最新消息。

安书记按洪衍武说的,让兆庆通过广播,不但公布了产品卖出了八千块的现金,也宣布了再招工的消息。

这等于提前实现了兆庆当初要把工厂规模扩大一倍的许诺。

而且最后还宣称,年底结算如有盈余,会拿出一部分给村民们分红利。

这哪一条不是重磅消息啊?

村民们沸腾了,群众们激动了。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全忍不住要欢呼了。

大家都似乎看到了灿亮的钱币在眼前闪烁,每个人似乎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远景。

可是很快,半是惊恐,半是质疑的声音,又开始在村委会办公室外的大喇叭下来回传递着。

“这是真的吗?不可能吧?”

“我没听错吗?一定是听错了……”

说实话,这不怪大家如此反应,因为穷人之所以贫穷,就是长期以来他们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而这一次,许多人只不过参加了一次大会,就得了这样美好的消息,他们都觉得如同神话般地难以置信。

于是鉴于这种情况,安书记、兆庆和洪衍武不得不一出面了,他们从屋里走出来,当众又宣布了一次刚才通报的消息。

而这一次,消息确定引起的振荡决不亚于一场风暴。

村民们情难自已地古榆树下喊叫,大笑,欢呼,就像是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

是的,这样的场面如果在今天,或是出现在影视剧里,肯定会给人过分夸张的感觉。

但这确实符合贫穷逻辑的,正如突兀而来的百万、千万、或亿万元钱能够使富人疯狂一样,八千块同样能够使这个年代,一村子的人激动不已。

洪衍武突然感到有点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这喜庆的场面居然有点让他心酸。

让他想起了当初自己为了赚点小钱,押运烟草甘心和牲畜家禽相处在同一车厢的时候,也想起了他第一次吃到烧鸡,连身上挨了一刀都置于脑后的没出息。

他不由把视线投向远处。

而此时的太阳正在走向归宿,正横在山峰的顶端。

那金黄色的光芒似乎正是透过哪位帝王的陵墓映照在了整个村落上。

于是形成了一片金灿灿的奇景,此时整个村子,所有房屋,所有的人,就连那棵老树,都像黄金铸造的一样……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同一时间,在京城西北的八达岭长城也发生着相似的情况。

如果按照通常规律来说,每逢一辆辆拉着外宾的大客车或是小轿车停靠在八达岭长城入口处的停车场后。

这些久闻长城大名的异国旅客们,几乎都是难以保持耐心的。

他们在山脚下远远遥望着“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无不渴望着赶紧进入景区,攀上那长长的、蜿蜒伸向远方的长城顶端。

谁都想去尽快体验一下,在长城上边欣赏无边无际、跌宕起伏的群山景色,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

那么必然都会迫不及待往入口处簇拥。

可从这一天开始,像这种再自然不过的反应却发生了一些改变,外宾们显得不是那么急促了。

因为他们只要一下车,当他们那金发碧眼一暴露在阳光下,他们叽里咕噜的“鸟语”乱糟糟响起的时候。

在景区停车场的边界处,也会连锁反应地引来一阵京片子的骚动与招呼。

然后就是六个人各扛着装挂不同货品,颜色艳丽的货杆子分列道路两侧。

他们每个人都手举着一个“sale”的标牌,满面都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神情,如同礼宾队一样恭候着外宾们的大驾光临。

而由于这些商品都是带有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这些人的销售态度又比较理智和文明,没有人像今天小贩那样如跗骨之蛆一样的强行兜售推销。

这便让外国人觉得很安心,很放心,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于是大部分外国人经过,都会饶有兴致的停步仔细地看看商品。

这样一来,不但选购者众多,甚至还有许多人和这些小贩一起合影拍照的。

而当这些外国人离开,再走到售票处附近后,购物热情非但不会就此消退,反会被提升一个阶层。

因为在一个新开张的简易商亭里,他们又会惊喜的发现,居然还有更多精致有趣的商品摆放在这里。

比如说长城造型的“石雕烟灰缸”和花篮造型的“石雕花盆”,那是他们这些西方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古老技艺和东方情趣。

这样的好东西放在自己的客厅里,是再别致不过了。

而砖雕门神,因为能体现出华夏武士的神韵风采,在他们的想象里,也存在着与长城的军事防御性质紧密相关的联系。

为此,不乏有人愿意把这东西买回去,摆在书架上或是挂在墙壁上,当装饰品。

那不用说,接下来便会再发生一阵比刚才还热烈的慷慨解囊。

然后这些外国人才会心满意足地继续正常游览活动。

当然,也有些理智的聪明人,并不愿冲动购物,以及为自己的攀登增加额外的重量。

他们只会在下山离去时,才会根据心情好坏,购买想要的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龙口村生产的旅游商品就此一炮而红,成了这里最能吸引外宾的热门货,显然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了。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笔“国际贸易”,还都进行的友好且和睦。

无论买主儿、卖主儿,双方都是一副文明礼貌,友谊长存的姿态。

只不过咱们话说回来,这些交易之所以能如此尽善尽美,表面之下,也确实存有一定程度的侥幸。

这恐怕得托外国人习惯了无组织无纪律,现场乱乱哄哄的福,也得托他们不懂汉语的福。

否则要是这些老外能明白,那帮卖货的一见着他们喊什么,那多半儿一开始就能气个半死,什么东西也不会买的。

为什么这么说?来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这不,当有一辆大客车打开车门,呼啦啦又下来好些外国人的时候,停车场那边蹲着抽烟的“三蹦子”就又催手下们开工了。

这小子就跟劫道为生的山大王似的,手一指远处的“粉脸”们,不管不顾地就是一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