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奇迹

重返1977 镶黄旗 3633 字 11个月前

由此可知,11月20日的销售额之所以能一举突破两万元,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而1981年11月21日《大公报》的相关报道,标题是《京城当是不夜城》。配发的图片是营业时间中,张灯结彩的大棚灯火通明、买卖兴隆的全景。

这片文章的立足点显然要更高一些,主要是分析了京城商业服务的严重不足的问题。

虽然文中不乏讽刺地说,京城近年来的发展是“气象非凡,诸多不便”,但却同时肯定了夜市这种比较活跃的商业形式。

比如文章中就写道,“就此京城的夜晚才算有了商业的灯火,街道两侧出现了活跃的光影。我们期待着更多夜市兴起,好让京城脱离大乡村的本质,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于是服装夜市火了,彻底火了。

从第七天起,再来光顾的顾客中不但出现了来看新鲜的港澳台同胞,销售额也开始向着更高峰迈进。

第十天,在宋国甫正式得到任命升任正职科长的这天,夜市的日销售额已经攀升到了两万四千元。

不过最终,还是没能突破区里所期望的两万五千元大关,因为从第十一天起,销售额又陡然直降,竟然创了新低,到了一万左右。

这是因为像秋衣秋裤、绒衣绒裤、人造棉、毛衣这样最热销的品种,积压库存已经出清了。服装公司的库房也只有可供商店的正货了。

可见再好的市场,也得有充足的货源才行啊。

好在这时候,区政府的讨论也因为社会的良性反馈和市政府的肯定,有了结果。

最终区政府决定,不但所有区属工厂全部库存积压产品,对“服装夜市”全面放开。服装公司化纤面料的正货,也可以对“服装夜市”开放。

这样一来,当处理皮鞋、棉鞋、棉帽子、袜子这些东西一摆上市场,销售情况又开始逐渐好转。

最终,经历过波动,日销金额恢复到了一万六七左右。

而由此引发的,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方面,正是那两篇报道,赋予了服装夜市标杆事件的意义,才使其在京城商业服务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以至于日后许多人在谈及京城的服装个体户的时候,大家的共识,就是最早的一批人是从这个服装夜市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因为这个本不应该在历史上出现的大棚夜市,取代了原本历史中,仅靠“画地为牢”来安置摊贩的杂乱小市场。

还间接地改变了京城零售业的形态和格局,大大加速了照明设备、霓虹灯和灯箱广告的发展进程。

比如说,东华门的夜市便会因此,足足提前一年的时间出现。

再比如说,王府井的百货商场,很快也会在区政府的要求下,模仿西单,在自己门口的空场上搭起大棚,开办一个专门销价处理滞销品的夜市。

而这一切,可就不是作为幕后操手的洪衍武所能事先预料到的了。

他,又改变了历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确实是开业大吉!

11月17日这天晚上,洪衍武一手造就的“服装夜市”给了他最好的回馈。

这一天,大家伙儿拉来的货量出去了有一半,有十三四辆三轮车都卖空了。

虽然主要都是单价低的便宜货,可流水金额最后统计出来,仍然接近一万五千元。

一万五啊!

这就是说按照平均利润率百分之十计算,这一天集体创造了一千五百块的纯利润。

绝对的成绩斐然,洪衍武自己都觉着意外。

别忘了,这可是1981年,信息传播最不方便的年代。在开业第一天,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夜市。

哪怕他发了两万张传单也是一样。因为相对于整个京城,这点宣传力度太小了。

另外,市场面积也不大,仅仅只有五十六个摊位,而且还是在冬天晚上营业,时间仅仅四个小时。

像这样的条件,在开业第一天就创造出每个摊位平均流水近三百元的成果。那还想怎么样啊?他还能要求更多吗?

这果然是寸土寸金的西单啊。真不亏他下的这一番心血,太不可思议了!

在纸上写下最后一笔的洪衍武眼神烁烁。再不耽搁,挥手跟众人作别,直接坐上一个小子的板儿车,找电话通知宋国甫去了。

接下来咱们再说宋国甫。

想想吧,连洪衍武都尚且如此吃惊,那小子还能保持淡定吗?

二十分钟之后,在哈欠连天中,终于等到洪衍武报统计数字的电话之后。宋国甫一下困意全无。甚至因为太兴奋了,还差点闹了失眠。

因为他算了一下,这个数字要乘以三十,按月计算的话,在西城区三十六个集贸市场中,服装夜市已经算是前十位的了。

但问题是,其他那些能达到如此流水规模的集贸市场都是多大面积啊?

地安门、德胜门、黄寺和西海这四个农贸市场总共占地两万平方米,容纳摊位总共两千一百个。

而今年投资三十万刚刚改建完成的官园和成方街,属于封闭的农贸市场。那也都是三四百个摊位的面积。

可夜市呢,就这么五十六个三轮车,居然能紧随其后,这说明什么啊?

不但说明洪衍武这小子眼睛真够毒的,看事情真够准的。也说明这个市场发挥的效用和成绩远超区领导的期望,今后还大有潜力可挖。想不受重视都难。

当然,同样也说明他的工作有成绩,升任科长是没跑儿了。未来肯定一片光明。

就这样,越想越兴奋,宋国甫在客厅摩拳擦掌,小烟抽了得有半盒,喝了两气儿茶水,从十一点转悠到夜里两点还没睡意呢。

后来他亲爹都被他转磨的动静给闹出来了。

当宋局长大致了解情况后,高兴是高兴,可也训斥了他一通。

骂他得意忘形,骂他喜形于色。说他乐得太早了,官帽子没戴你脑袋上就不算你的,事儿到这儿可还没完呢。不好好睡觉,第二天误了事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