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游局

重返1977 镶黄旗 2362 字 12个月前

按理说,两个院儿邻着院儿的邻居还能做同事,这不也是缘分吗?

照应不照应的不说,以后单位里多个人聊天是真的吧?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儿不也挺美的嘛。真有点什么事儿,往家里传个话儿也方便啊。

可带着这样的想法,本来很热情、很惊喜的苏绣主动去跟水澜攀谈,哪知却热脸贴上了冷屁股,遭遇的是一盆透心凉的冷水。

水澜似乎根本不屑于她为伍似的,特别冷淡地说希望以后在单位只保持工作关系。然后就径自侧身而过,就跟不认识她一样。

这种回应简直让苏绣气炸了肺。心说亏我还从小到大还“姐”、“姐”的叫你呢。

你这摆什么臭架子啊。难道认识我就丢人嘛?你是名牌大学生又怎么了,还不是跟我一样在这儿上班?你又比我高在哪儿啊?

你不理我,我还不理你呢。切!

就这样,从此她们俩还真就形如路人了。不但在单位见面不说话了,就连在福儒里碰上也是吃冰块拉冰块——没话(化)。

可后面更让苏绣没想到的是,当她把这些委屈跟洪衍茹一说。嘿,洪衍茹居然告诉她,水澜也是洪衍武给办进去的。

这就让她更七窍生烟,实在理解不了了。

她武子哥干嘛要帮这个忙呢?就说是邻居,可那水澜打小就跟他和泉子哥不对付啊。别说嘴里从来没有他一句好话。看样子也不像个知情达理,能念他好的人。

难道……难道……

忽然想到一件事,这丫头眼睛立刻睁大了,甚至带着点惊慌警告洪衍茹。

“小茹,小武哥不是对……对她有意思吧。你可得想明白了,那样的人要做了你嫂子,她绝不会对你好的。你千万得防着点儿……再说再说她招男的,追在她身后头的可多了,不光有我们单位的,还有外面的呢。你可得跟小武哥说明白了……别上当……”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八十年代,陌生的人们见了面,几乎都会问一句。“您哪单位的?”更进一步的兴许还会问,“您什么工作?”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成分已逐渐在人们的价值观中退于二线,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的幸福。但这个时候的社会形态又仍然是以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为主体的。

于是这单位到底是国营的,是集体的,是衙门口儿还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这工作到底是什么编制,什么级别,什么职务,什么工种?那可就重要极了,几乎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等同于一个人能享有的社会阶层与资源。

换句话说,在这个年头,人们并不只凭衣帽取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主要还是看单位和工作。

而作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编制、待遇无疑是最有保障的,另外因为手里多多少少有点权力,也总能有些额外的好处和特权。这个群体理所当然是整个社会中最受追捧的阶层。

所以从7月1日起,苏绣就再也不怕别人问她这个问题了。甚至她还巴不得别人再问她一句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只要她把“京城旅游局旅行社管理处”的字号对人一报,这一听就是权力部门。不但会自己面上有光,对方的态度也会因此对她和气亲热不少。

哪儿像头几天啊,一说是副食店的,再一打听是卖菜的。谁也不拿你当回事,还得躲开你两步,就跟你身上有脏土和烂菜叶子随行似的。

谁让社会变化快呢。这才几年啊,副食店已经没什么柜台是真吃香的了。

当然了,工作上的实质区别就更大了。轻松悠闲是她眼下体会最深的第一感受。

因为还别看“旅行社管理处”听着唬人,却没多少实际业务。

目前,整个共和国实质上也就一家旅行社,而且是一个单位挂了两块牌子。

“国家旅行社”负责内地旅客业务,“国家华侨旅行社”负责接待外宾。

真较真起来,人家的级别比他们还高呢。谁管谁啊?

这样实打实的好处就是,苏绣待的地方可以说是整个局里最轻松的部门了。没有一点的压力。

每天工作没什么新鲜内容,就是按部就班。比如处理几样不着急的官面文件,再念念报纸,学习学习指示精神什么的。

别说不用像过去卖搓堆儿菜似的搬大筐,闻臭味,晒着太阳,赶着苍蝇,扯着喉咙地遭罪了。还满可以喝茶、看报、聊天儿、打毛衣,轻轻松松过上这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