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十一点

重返1977 镶黄旗 2713 字 12个月前

饶是其中有许多区政府的干部又怎地?他们去过的饭庄子再多,也没有这个气派。

要说京城里唯一可比的,也就是当初的“首都饭庄”,现在的“萃华楼”了。

只是格局虽然相差不多,但“萃华楼”的服务员个个敷衍于事,工作态度带着懈怠,对外宾和内宾完全不同,又怎比得上今天这些年轻人殷勤备至,伺候周到?

所以别说于婉芬看傻了眼,心里不禁为自己曾在洪衍文面前说过平房不如楼房的话暗暗脸红。

就连许秉权也没想到,当年那个惨败萧瑟的院落竟然在今日修葺一新后,能重新焕发出如此的光彩。

只是越是如此,他们的心里就越不平衡。

在开始的惊愕过后,一种堪比陈年老醋的味儿,就随着越来越细的观察,越来越多的发现,蹿上了心头。

瞧这房,瞧这院,瞧这摆设,瞧这席面……

他们洪家何德何能啊?竟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高官、部长也没这种福气啊?

再怎么说,一个平头老百姓也不能压过革命干部去吧?和眼前景象这么一比,什么厅局级的名分待遇,简直成了个笑话。

难道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了吗?哼,万恶的资产阶级。

嫉妒正是由狭隘而产生,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几年前。许秉权和于婉芬,都隐约感到过去那种对豪门富户发自骨血里的痛恨又回来了。让他们忍不住想要“再打一回老虎”才能痛快。

当然,他们很快就清醒过来。

因为现实是洪家不但已经阴差阳错成了他们的儿女亲家。而且已非昔日可比。人家的社会关系上不容小觑,能够上的级别,甚至比他还要高呢。

无论从那方面来讲,许家都可以沾不少光儿。这也算是一件好事。

但也不知怎么,这股子心里泛起的酸味就是难以克制。

他们总觉得从中能得到的好处,仍旧不足以弥补心灵上的缺失似的,那么让人难受,让人痛苦。

这么一来,既然心里存了疙瘩,他们自然就会本能地想着,如何从洪家身上再找着点自尊,再多落一点儿实惠了。

正所谓此时不难为,何时难为?于是在座位安排上,他们也就有了意见。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

差不多正好十一点,就在王蕴琳心不在焉说着客套话,忍不住频频出神,把眼光移向老宅的二门外的时候。

“小百子”如《西游记》里的“小钻风”一样兴冲冲跑进来报,说娶亲队伍回来了。

一时间,不但这当妈的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踏实了,院儿里的人也全激动了。

一个喜封给了“小百子”,很快,洪家老两口就带着大家出了宅门。

众人一出来先见着胡同对面则站满了“煤市街”附近的居民,远远地观望着看热闹。

而洪家的院门外两旁,一边五个,全是用竹竿挑起来的大查鞭。挑着鞭的自然全是洪衍武的人,已经都抽上烟卷了,随时都能燃放。

再往远处看,街北口,一行车队正缓缓驶来。

怎么这么合适啊?

嗨,这都是出自李福的安排。

半小时前,他就让“小百子”和“大勇”一人蹬了一辆自行车,守在“煤市街”两头儿等着去了。

说一经发现车队就火速来报。结果“小百子”比“大勇”运气好,得了彩头。

要不怎么说,有懂行的人给安排就是好呢?

接下来也是一样,李福一边让“小百子”去门房里取出早准备好的五彩纸屑让大家分抓。另一边他看着差不多了,断然一声令下。

就听“劈劈啪啪”声响,就见火光烟雾缭绕,整整十挂鞭一起燃放起来。那叫一个气势惊人。

与此同时,娶亲的小轿车就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就在惊呼咋舌的喧嚣中,破烟开雾地停到了洪家老宅大门前。

最先下车的是洪衍武,他从副驾驶一下了车,就要去给新人拉车门。

可没想到,这却有点自作多情了,李福居然拦着没让他过去。

而就在他错愕间,就见李福招手叫来了早就等在一边的洪衍茹。然后把一个早准备好的拿着个大红苹果给了她,又嘱咐了两句。

最后是由这丫头去打开的车门,并且还把这个苹果也塞在了新娘子的手里。

懂行的老人们目睹这一幕,都不禁都啧啧称叹,对这一环节相当推崇。

就连和新郎新娘同乘一车的“大姨”也很满意婆家的这个安排。

还没等下车,她就小声地叨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