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好时候

重返1977 镶黄旗 2445 字 2024-04-20

简单来说,当年在农村的初步富裕的标准,第一个就是每年一个人能有一百五十元的收入。

这一百五十元可以这样安排,八十元买口粮和柴禾,二十元买全年的衣服,剩下的五十元作为一年的医药费和零花钱,如果连续三年这样了,就可以认为是初步富裕起来了。

而“龙口村”三百多户居民,已经有一半达到了一百五十元标准,这一半里又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达到三百元的标准。

至于兆庆和安家哥俩,他们现在合伙分钱,每人年收入都超过了六百元。完全可以稳居村里“富豪榜”上的前三位了。

像国庆前送鸡蛋进京,这安家哥儿俩赶上洪衍武在清库存电视,还喜洋洋的花了三百块钱,从他手里买走了一台低价的黑白电视呢。

当然,也多亏他们,洪衍武才想起舅舅家还没电视看呢。又托他们帮忙给允泰和安书记各捎回去一台。

这样一来,“龙口村”一下多了三家拥有电视的家庭,别说整个村子轰动了。消息刚传出去,就连人民公社(乡)的干部也慕名而来,专程跑到安书记家看新鲜呢。

一看是“昆仑”牌的,又听说是城里亲戚白送的,干部真是羡慕不已。求着安书记帮忙打听能不能帮乡里也买一台呢。

结果是洪衍武又挣钱又卖好,安书记同样落了个大人情。甚至经此一事,“龙口村”在四里八乡都有名了。

有意思的是,或许是受了这些积极的社会形势影响,产生了共振效应。“北极熊”的职工们也是人人充满干劲。

当月不但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都超额完成达标。就连洪衍武他们一起进厂的几个新职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各自立下新功,居然隐约都成了厂里的红人。

先说蓝招娣吧,本来以她的工作性质是不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的。

可问题是厂办老主任有“干眼症”,老来医务室要眼药水。蓝招娣知道后就走后门,带着他去找“同仁医院”的专家看了看,配的药特别有效果,可解除老主任的痛苦了。这就是最大的工作成绩啊。

更何况厂里不少干部岁数都比较大了,老花眼、近视眼都是常见问题。甚至青光眼也有可能出现。蓝招娣在这些方面能提供给他们很大的便利。吃香是难免的。

肖和平或欣赏倒是靠实打实的工作成绩。他的画工出色,又肯虚心求教。由他负责的黄桃罐头的新式商品包装,设计得十分精美。印刷厂的小样,印出来效果也很好,栩栩如生到了几乎可以假乱真的地步。

厂长大为满意,设计室主任康宁也很欣慰,两个人都觉得这是个可以委以重任的技术骨干。

还有“疯狗”尹光明呢。

本来除了堵着厂门抓抓“内贼”,其他的事儿也轮不着他冒泡。可偏偏他消防方面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在发现厂子临时放包装箱的仓库地上有烟头,还有散落的包装纸后,他就跟科里提了意见。要求对此事严查严管,还要求增置灭火器。说事虽小,可这是重大安全隐患。

科长呢,其实有点不当回事。他觉得那仓库没什么重要东西,“箱子组”天天从那儿往车间跑也挺辛苦,管太严了会激发群众意见,何况这样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都没出事。有什么可严查严管的?

但鉴于尹光明在大门口的事儿办得不错,也不好直接驳了他,落他面子。所以最终什么都没动,就象征性在那库房门口加了几个陈旧的灭火器。

好,没想到就这几个灭火器可管大用了。

11月底有一天刮大风,虽然仓库门是掩着的,可风还是从下面吹了进去,把一个没踩灭的烟头吹到了纸箱旁,结果还真着起来了。

当时浓烟滚滚飘出了仓库,跑来救火的人们一打开仓库门,风助火势,竟烧得更大了。要不是靠着墙边正好放有一溜灭火器,弄不好事儿真大了。

最终因尹光明的建议,保安科长躲过一个重大事故。厂长还表扬保卫科警惕性强,安全工作搞得很全面。又问能否搞个全厂防火大演习,加强职工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保安科长当然得念尹光明的好啊,就把尹光明向厂长推荐,说他消防方面有经验,建议让他担任副指挥,帮助策划演习任务。

这就让尹光明进入厂领导的视野里,如果演习任务完成的好,提拔自然指日可待。

开二群了,群号:60864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