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听劝

重返1977 镶黄旗 2264 字 12个月前

就这样,从此之后,常新华两口子就算有了自己的家。至少周末他们可以来这儿过一天正常的家庭生活了,同时就近看看父母也很方便。

常新华很快就有了身孕。女儿为此特别感激父亲,常局长的心里也终于过得去了

是的。尽管违背了自己的做人原则,临退休晚节不保,庸俗了一把。可这么干能换得女儿的解脱,外孙女儿的出生和一家人每周一日的团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事实上,这个小院儿对常家人的帮助还不止于此。

九十年代,当这里面临拆迁改造的时候,深知行业内幕的洪衍武代表常家和拆迁办交涉,一下替常家争取到了三套两居室。让常家从此也拥有了多张房产证,步入了“吃瓦片”的行列。

尽管后来常新华夫妇都下了岗。可常家人一点不愁。就靠出租闲置房屋,足能保证常新华一家生活无虞。

当然了,这就更让常家人时常念叨洪衍武的好儿了。常局长就经常感叹,说儿子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这么个好学生。

常显璋自己也说,没想到洪衍武小时候那么不是东西,长大了还挺重感情。而且居然比他所有的学生本事都大。这概率简直就像奇迹。要不是因为有他,咱家的日子绝不会上这么高的台阶。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吧。

尽管时至今日,也无人能彻底描述清楚,几十年的福利分房政策究竟给国人带来了什么。住房制度改革又对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但人们一生面临的确实全是选择题。

具体到个人生活而言,或许就因为身边有个特别出色的亲朋好友,在某一个关键时刻听了这个人劝,做出了一次正确选择,以后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常家人和宋家人可不大一样。因为都是教育口儿的人,这一家子人就更知足、更清高。他们觉得现在这样,一家人住在一起就挺好。

常局长本人又有点不通俗务,看重名声。他就更不愿意再弄这些事儿,免得临退休再让人说三道四,被人戳脊梁骨。

那么洪衍武怎么劝呢?他就得换一番说辞,从亲情下手了。

他对常局长说,“您别坐失良机啊。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房到用时方恨少啊。您不替我两个老师想想,也得替家里其他人想想啊。”

“得,我就不说您孙子早晚得长大,早晚也得结婚了,那太遥远。咱们就看眼前,您都忘了您的闺女和女婿还住厂里宿舍呢吧?您这边是没事了,生活正常了。可我知道人家夫妻俩还分居呢,俩人想在一块儿都得靠同事帮忙腾宿舍。以至于现在还没孩子呢。您就不想抱外孙?”

“还有平时逢年过节,您闺女和女婿来看您。人家大老远赶过来,大晚上的就得骑车往回赶。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家里没地方住吗?您三居室那书房就占了一间。这是家里人心疼您,对您来说也是必要的。可您就不心疼闺女和女婿吗?”

这几句还真把常局长给说亏了心了。

是啊,“摘帽儿”之后,他们老两口就光心知道疼儿子了。他们把常显璋的婚事当成了最要紧的事操办。

如今儿子结了婚,有了孩子,他们心里绝的对得起孩子了。可怎么偏把闺女给忘了呢?他们还有个在“大山子”当工人亲闺女常新华呢。

过去,他一直认为闺女过得不错。比他们老两口和陪着他们吃苦的儿子都强。能留在京城,算个有福气的。

可现在想想,实际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这么些年,闺女在工厂干的可都是力气活。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物,可都接济了他们。而他们回来之后,似乎对闺女的帮助,只是给了她两千块退补的工资。

这钱看着不少,可总有花完的一天啊。女婿又是个老实人,前程上恐怕不会有什么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