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尽管无事可做,但这种闲在却是洪衍武最喜欢的。亦有诸多乐趣。
比如说坐在院里,听着“蝈蝈儿”、“金钟儿”的虫鸣,看那飞得很低的蝙蝠。
再比如说,看着“糖心儿”把指甲草,用白矾捣烂,给她自己一个个地染红指甲。
又或是他来讲一两个无所谓的市井笑话逗得“糖心儿”捂着嘴儿的笑。
再或是看“糖心儿”用外面槐树上的槐花编成个精致的小花篮。
而当夜幕降临后,小院里的景象才真叫美。
瓜棚花影被点点如水的月光所代替。一点点的星光在瓜叶中闪着。那都是萤火虫,就像星星从天上飞落下来似的。
尽管最热的时节一点没有风,墙根下的玉簪花也一样骄人傲放,入夜照样传来阵阵清香。
这时候的“糖心儿”同样是最美的,轻摇团扇的手臂,露出的脚裸都被月色染得发亮。
情不自禁地动情,洪衍武便会摘下一朵玉簪花来,插在“糖心儿”的头发上。
可惜“糖心儿”还偏偏不领情,取下来,闻了一闻,便放在桌上。
“别糟蹋我的花儿,何况晚上带花儿,把我当什么人了?”
洪衍武只有赔笑,“这是什么话?又不是晚香玉,这是玉簪花……”
忽然他想起一事儿来,手不由摸向了“糖心儿”肚子。
“对了,媳妇儿,你身子最近怎么样啊?到底有感觉没有?我的常老师和顾老师可是生了个大胖小子。我琢磨着,咱俩这岁数总比他们强吧,人争一口气,不能输给他们呀……”
“没有!你想什么呢……”
尽管“糖心儿”臊得脸色晕红,却不会推开洪衍武摩挲她小腹的手。
因为当妈,一样也是女人隐隐的期盼……
事实上,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用餐的确别有一番情趣。
无论是坐在“漪澜堂”还是“道宁斋”里吃饭。均可北望湖水、游船、五龙亭、小西天,满眼一派金碧辉煌。
所以对这种花钱挨宰,和老外同等待遇的事儿,洪衍武他们完全心甘情愿。
通常他们都是要个“抓炒”类的荤菜和“香菇菜心”类的素菜,再配着“榛子酱”吃点“肉末烧饼”、“豌豆黄”、“艾窝窝”、“芸豆卷”之类的宫廷小点。然后吃饱喝足,尽可潇洒自如地去逛“北海公园”。
如果兴致特别好的话,他们还可仿效《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声意境,租个小船泛舟湖上,采朵莲花,摘个莲蓬,看看湖鸭水鸟。
或是干脆就在湖畔找个僻静的地方,垂柳下吹着湖风,聊聊天,打打牌,迷瞪一觉儿。
一个炎热的下午很容易就能消磨过去。
至于说到“中山公园”,四面虽然都有茶座,却以东边的“来今雨轩”名声最著。
这个地方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有人说它就是民国时期的国务院。
此话虽是戏言,却并不为过。因为如果说民国时期的京城,真有一个地方是各个领域的名人都留下过足迹的,那么也就是“来今雨轩”了。
民国的大总统、国务总理、各部总长、次长等军界政界人物,无数文化界、金融界、实业界人物,只要来过京城的,几乎无不到过来今雨轩。
张恨水是在这里写的《啼笑因缘》,鲁迅也是在这里翻译了《小约翰》。
若问他们所爱,无非是这里的环境罢了。
“来今雨轩”的茶座别具风格。这里离前门很进,占地面积广,前有罩棚,后有店堂。
罩棚旁是古槐,陪着雕梁画栋远衬蓝天,近映红墙,还老有溜溜的小风。不但足以避暑,也是看花,听蝉,纳凉,夜话的最好去处。
几十年来,这里都是前面铁罩棚下设茶座,藤桌藤椅,基本保持了一个格局。
但也得说,当今菜品实在比不了过去交替供应中西餐时那般精美了。除了啤酒和汽水,这里只能买到些香肠拼盘、拍黄瓜、松花蛋之类的凉菜。
好在最知名的“冬菜包子”总算保留下来了。
这种包子里的馅儿是煸熟了的肉馅儿和冬菜,淡淡有点甜味儿,面发得也很好,不捏褶,像馒头一样。就为这一口,特意来买的游客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