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周妙书的目的。
如果没有三相公决权,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最后必然是李汝鱼一人权倾朝野,压过左右相公,成为兼国之人。
如今搞了个三相公决权,就算李汝鱼进入其中,也是三分之一。
何况还有谢琅。
就算李汝鱼和谢晚溪成婚,谢琅也不得不为陈郡谢氏的利益着想,总会有和李汝鱼对立的时候,况且未来的事情谁说得准。
反目成仇的前例又不是没有。
想来接下来,周妙书就会和其他联络好的臣子,与御史大夫赵镰以及更多的赵室官员,共同推荐谢琅为三相公决权。
如此,三省之中的三位相公决权,彻底抛开了李汝鱼和枢相公。
倒也是好事。
众多朝臣,大部分觉得这是最妥当的方法。
于是大家等着。
李汝鱼也在等——他并不认为周妙书和赵室会推荐谢琅。
真正的后手还没出现。
周妙书上前几步,站在百官之首,面相群臣,脸色严峻,众人以为他要推出谢琅,然而他却忽然问道:“敢问诸位同僚,如今我大凉万里江山之内,有几位王爷?”
众人怔住。
为何忽然要提起王爷的事情来?
周妙书继续道:“有两位!”
“一位是乾王赵骊的旧妾,西军老将徐继祖的侄女徐秋歌,我周妙书是不知道她有何德何能成为大凉天下第一位女王坐镇西境。”
“还有一位是世袭罔替的岳家王爷岳单。”
“然而,赵室呢?”
“大凉天下,有两位异姓王爷,执掌江山的赵室,却没有一位王爷,这,合理吗?”
周妙书一顿,一字一句的道:“大凉赵室,应有王,决权辅政之王!”
来了。
终于来了!
所有人屏息静气,坐等风雨骤来。
然而……
李汝鱼只是稍微换了个站姿,依然保持沉默,就好似今日朝堂之事,和他没有关系似的。
本来准备在李汝鱼发作之后就配合跟上的谢琅,笑了笑。
不动如山。
他当然不会认为李汝鱼会无动于衷。
之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还在保持沉默,想来这位未来孙女婿有自己的打算,谢琅也隐约有所感觉,周妙书今日的谋划,似乎不应该如此粗浅。
后手还没出现。
所以要等……此刻不知道周妙手的后手,不宜先发制人。
应以静制动。
只有摸清了周妙书最后的目的和手段,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先一步跳出来,很可能会落入周妙书的算计之中。
一念及此,谢琅老怀欣慰啊。
李汝鱼目前的表现,堪称官场老油条,看来这些年他在天下游走,没少成长,这种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作风,很有朝堂相公之风采。
嗯,当然,李汝鱼如今也算是相公。
副相公。
毕竟挂了个同知枢密院事的职责——话说回来,李汝鱼身上的官职确实有点多,而且都是有实权的要职,女帝对李汝鱼还是颇为尽心尽力。
要知晓在李汝鱼被提携到如今地位时,朝堂上除了自己支持,枢相公保持沉默,其余所有朝臣都大力反对,因为这事不符合常例。
但女帝一意孤行。
所有说啊,女帝真是这片天下千古难遇的奇女子,就算离开大凉去了东土,依然在朝堂之间有着难以形容的影响力。
若是从东土归来,若是那一日李汝鱼没能兼国,只怕女帝就会直接对赵室开战。
她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实力。
如今的大凉朝堂和军伍之间,除了李汝鱼之外,究竟还有女帝多少心腹蛰伏,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有一点很明确:女帝归来,枢相公还是她的枢相公,大凉的雄师,大半还是女帝的雄师。
女帝统一北蛮,让大理俯首称臣,这些丰功伟绩,历来帝王中,仅她一人。
见李汝鱼并没有发声,周妙书暗暗头疼。
自己和背后之人,预测了今日朝会的多般情形,就是没料到李汝鱼会从始至终保持沉默,然而他不说话也罢,计划还是得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