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章 朝堂烽烟,唇枪舌剑

这位擅长新书,不说大凉天下第一,至少也是大凉行书前三甲之列的范闲,或许是因为自己也会行书的缘故,貌似有点倾向于自己。

有点意外。

礼部,应该是周妙书的礼部,竟然还有人为自己说话。

御史大夫赵镰冷笑一声,“范侍郎此言差矣,国家大事,时有轻重缓急之别,若遇急事,云台阁辅政大臣争议不断,错失良机,岂非可惜,选一位重臣来履行决议之策,正是保我大凉长治久安的好事,只等新帝长大,便可尽数移权,如此朝堂稳定,亦不会出现专权奸臣。此不是太上皇去东土之前,对我等朝臣的叮嘱么?”

范闲笑了笑,不置可否的退了回去。

为了仕途着想,自己不宜太跳。

免得成了被针对之人。

毕竟当下局势太过微妙,稍微说一两句,隐晦的模棱两可的表明一下态度便可,没必要现在就和赵镰撕个你死我活。

周妙书根本不给其他朝臣辩驳的机会,直接说道:“如此倒是可行,如此既化解云台阁之繁冗,又能分担辅政大臣之重责,然而何人可担任此听政之重责?”

好家伙,这话更直白。

用的是“听政”一词,又直接拔高了那人的地位。

一旦成功,将凌驾于辅政大臣之上。

表面上看文字表述,似乎是要分担李汝鱼云台阁大学士的责任,实际上,却是要一步一步

宁缺一直沉默。

枢相公闭目养神,云台阁大学士李汝鱼更是不言不语。

现在右相说话了,事情似乎就这么敲定了?

众多朝臣心中略有不安,总觉得这事不会这么简单,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说话,暗暗揣摩着李汝鱼和那些辅政大臣会如何反击。

左散骑常侍,亦是云台阁学士,担任辅政要职的魏禧,手持朝笏站了出来,一脸讽刺,“周相公如此言说,卑职倒是一位,周相公可担此重责。”

漂亮!

无论立场与否,魏禧这一句话一出,所有人都在心里喝彩。

魏禧不愧是直臣!

仅是这一句话,就将周妙书打得狼狈不堪,表面上是在推荐周妙书,实际上,周妙书真的敢去?那就真的为了专权而提出此事。

这且不说,你周妙书也没有这个地位和分量。

李汝鱼来了。

云淡风轻。

仿佛只是一次最普通的上朝,依然孤身一人来到大庆殿前,腰间依然没有佩剑,依然没有和任何一人寒暄。

孤臣李汝鱼!

但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李汝鱼并不孤。

至少临安大庆殿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谢琅会第一时间站在李汝鱼那边,左相宁缺和李汝鱼的关系也不错,枢相公更是一直青睐李汝鱼。

何况在朝外,李汝鱼还彻底完全掌控了大凉铁脊军。

只要铁脊军一日在他手中,赵室就不敢对李汝鱼有任何非分之想,除非赵室能找到彻底掣肘牵制、甚至压制铁脊军的势力。

镇北军?西军?还是禁军?

对上铁脊军,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铁脊军中有徐骁,有君子旗。

何况枢密院还有个卓宗棠。

一位内侍大貂寺来到殿前,尖锐着声音高声道:“上朝!”

重臣不再言语。

文官以宁缺、周妙书为首,武官以枢相公为首,秩序井然的分成四列进入大庆殿,垂首低首,来到各自的位置上,齐齐跪下。

行礼见幼帝。

李汝鱼最高的官职是云台阁大学士,按说是文臣。

但他和枢相公并列。

内侍左都知薛盛唐一身盛装,站在幼帝一侧,看了一眼紧张的手脚发颤的乳娘,给了她一个眼神,示意镇定。

这是新天子第一次上朝,很多事情今天都要敲定。

可不能让这位刚学会走的天子哭声把朝堂变成后院带娃的地方,咳嗽一声,上前一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短暂的沉默。

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并不是说朝政和地方事务的时候。

虽然有辅政大臣,但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

辅政大臣也得有掣肘。

所以,赵室还是得有人出来,替幼帝监政行事——至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天知地知,反正总不能今后上朝,大家都面对个懵懂无知的幼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