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岁末 下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4671 字 11个月前

到了他这个年纪,权力美色对他没有太多的诱惑,但是青史留名必能让他心动,他从不敢想,居然有人敢做如此计划,若是能成,他将会是汉中千百年铭记的人物。

哪怕死在这工程之上,他也心甘情愿。

工曹的建立在十三曹之外,这个全新的官衙建立在南书房区域,很靠近牧景的昭明堂。

…………

……

时间开始进入十二月。

初平二年的岁末来临。

在寒冬腊月之下的汉中,百姓们越发显得艰难,街道上积雪足足有半足之深,来往人影皆冒风雪而行,寒意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之中,让人战战栗栗。

北武堂。

军武之堂,布置了不如南书房那般压制,甚至连火盆鼎炉都没有,可行军之将,本不畏风雪之寒,体魄远远在文人之上,行走之间,反而更加昂首挺胸,气势昂然。

正堂之上,牧景和戏志才黄忠黄劭等人对坐而立,他们正在商讨军事。

“主公,这是张辽从山都送回来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张辽率景平第二军,第五营,上庸营,两营主力,联合荆州八千将士,奇袭阴县,兵锋直逼新野……”

牧景轻轻的念出来了,眸光显得凌厉起来了:“这张辽要动手了?”

“是荆州先动手了!”

戏志才说道。

“这就是说,荆州已经同意了和我们结盟之事!”黄忠沉声的道。

牧军要和荆州联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北武堂高层都知道,这是战略部署。

“荆州想要南阳,我们也想要!”

戏志才冷笑:“算是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

牧景摇头:“志向相同,这是对了,但是道合,你高估了荆州,也高估了本侯了,我们的道,和荆州的道,不一样!”

“可现在我们联手了!”

“联手归联手,该坑还是要坑!”牧景嘴角微微扬起一抹诡谲的笑容:“现在北武堂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把这南阳的注意力,放在荆州之上,而不是放在我们明侯府,我们在南阳的根基,不容有损!”

“嗯!”

戏志才认同这说法:“这时候南阳袁军必然暴怒,他们可能会想把办法那我们开刀,毕竟冠军县在他们手中,我们失去对南乡大门的镇守,一旦他们长驱直入,南乡免不了又是一场血战,虽今年不同去年,暴熊军的战斗力已经整合完毕,他南阳军还想要进来,必没有这么容易,但也不得不防!”

“既然阴县已经没有了,袁军在南部失去了制衡,接下来,我们打这里如何?”

牧景站起来,走到北武堂的战略殿,大殿之中只有一个个沙盘,最少有六七十个,有巨型的,能覆盖天下的地形,有关中的地形,也有西南地形,还有一个郡的独自地形。

牧景走到了南阳郡的沙盘地图上,指着一个方向,问道。

“不打新野吗?”

戏志才眯眼,他盯着牧景指出来的地方,有些意外。

“新野不好打!”

牧景笑着说道:“硬骨头,我得留给荆州,荆州不是想要吞了南阳吗,就让他们先动手,袁术估计也快拿下九江了,跨江而击,他还做不到,届时他必然回师南阳,我们要略避锋芒,但是也要保持与荆州的关系!”

“主公果然够阴险!”

戏志才调戏了一下牧景。

“滚!”

牧景斜睨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十月很快就过去了,时间开始进入了初平二年的十一月。

初平二年,乃是长安朝廷,当今天子登基的第二年,对于天下而言,这是乱世开启的一年,是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一年,也是无数枭雄登上争霸天下的舞台的一年。

而对于汉中来说,对于牧景来说,这其实算是休养生息的一年。

这一年,年初之时,牧军征战,先后平汉中,定南阳,可是入夏之后,已经鲜少有战役,一直在舔伤口。

所以在进入寒冬之后,平稳之下的百姓们,反而没有去年这么难熬,特别是今岁的秋收比之去年还要盛产三成,这回让今年的寒冬,汉中百姓会更加好过一点。

粮食是这个时代的富裕与贫穷的标志。

汉中向来贫穷,那是因为土地不够肥沃,粮食年年欠收,导致百姓的收成不足,熬不到第二年的秋收。

而今年的收成,因为牧景不惜代价完成春耕,也因为这一年风调雨顺,算是汉中这十余年来,最为丰收的一年。

不过牧景对于这个时代的收成亩产,实在不敢恭维。

你能想象亩产三石不到的收成吗?

放在现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已经是高收了。

若非牧景现在还腾不出手,他还真想要做一回袁隆平,为发展农业而出做贡献。

只是现在的他,有些忙着收拾地盘。

岁末已至,这将会是明侯府最忙碌的士气,无论是整顿官吏,还是监察军队的整编,这个时候都是检收的时候,离不开他这个堂堂明侯的亲自过目。

“命令法曹,开启重订《明科》的计划!”

在昭明堂的一个偏殿书阁之中,上匾景平阁,这是牧景平日处理奏本的地方,约莫有一百余平方,分为正堂,左右有七间半开房舍。

正堂为牧景办公场所,七个半开房舍其中有霍余和伊籍这些明侯从事的办公场所,也有藏书的书斋。

正堂上,牧景递下一份奏本,温和的对着胡昭说道:“孔明,此事你亲自负责,明以法制人,汉律虽好,可不善用于明侯府,而且……”

他有一句话并没有说完整,斟酌了一下,才接着说完:“对于儒家之士,过于厚待,非福也,本侯要建立明侯府的律法,这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但是从现在应该可以着手了!”

“主公偏于法制,轻于儒学,难道要重启当年秦朝的法家之道吗?”

胡昭皱眉:“秦朝当年焚书坑儒,独尊法家所学,法制苛刻,近乎毫无人性,以至于秦不过三代而亡,主公,前车之鉴,不可效仿也!”

“秦三代而亡,非法制之错!”

牧景摇摇头,辩驳了一句,道:“法本身是没有错了,儒学之道也没错,依法而律,人为律之本,方为长久之道,秦汉乃是先例,既有先人为我们探路,我们就是要走出一条,能让法和儒都能兼并的路!”

“法和儒都能兼并的路?”

胡昭闻言,心中微微一惊。

这个说起来的口气就大了。

自从当年汉室当年尊崇罢黜百家,独尊儒家之道开始,儒学之道,即使朝廷之道,如今牧景这是要改祖宗制度,挑衅的可不是一方人心,是天下的读书人。

“孔明,路永远都是人走出来的!”牧景却丝毫不在意,他平静的说道:“没有谁一定是对的,只有尝试过了,才知道正确与否,我相信,我的道理是对了,所以我要去尝试!”

“既主公心意已决,我立刻与法曹众人商讨,重建《明科》!”胡昭思索半刻,唯有拱手领命,但是语气有些的僵硬:“但是主公莫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儒家之道,方为治理国事之道!”

他是儒门学子,他的毕生所学告诉他,唯尊儒学,方为正道。

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天下读书人,皆尊儒学,他可不想牧景在这事情上有差错。

“放心去做吧!”

牧景沉声的道:“我有我的道理,但是我也尊重所有人的结果!”

“诺!”

胡昭领命。

“东曹对于汉中太守府官吏的审核,可有问题?”牧景处理了几分奏本之后,又询问了一件事情,这是十月下旬开始了,已开始的大半个月。

“问题很大!”

胡昭低沉的道:“东曹主事已经镇不住了,刘劲亲自出面镇压,幸亏叶儒还算是配合,就是苏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