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贾诩的狠辣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3819 字 11个月前

董卓听到传来的消息,心中倒是有些起伏,可总感觉有些不对,但是与一众幕僚商议之后,却也认为,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

这时候府外一人求见。

“属下贾诩,拜见太师大人!”贾诩进府,躬身行礼。

“文和回来了?”

董卓微微一笑,颇为高兴:“西凉情况如何!”

“太师,此乃韩遂效忠太师的誓言之书,另外韩遂还让其长子随吾等归京,在太师膝下效命!”

“做得好!”

董卓大笑:“凉州安也!”

凉州作为他的老巢,自从他率兵离开之后,崛起两人,一为马腾,二位韩遂,马腾虽之前与他不合,但是自从入了长安之后,已归顺他麾下,唯有韩遂。

今能平的韩遂,西凉就等于彻底的安定下来,有了西凉的支持,他才有源源不断的战兵,可征战天下。

“文和,本太师本有一事想要与文忧商议,文忧突然北上,倒是让本太师一时半刻找不到商议之人,刚好你回来了,那就与本天师讨论一下!”

说着,董卓就把明侯牧景归顺朝廷的事情和贾诩和盘托出。

贾诩本不得他喜爱,可是属实他麾下能人不多,特别是读书人,少之又少,能当得谋士的,唯李儒,李儒一离开,他多多少少心中有些不安,贾诩的能力他倒是认可,如今送上门,也算是给他一个可以商议的人。

“太师大人,此事你倒是有些做错了!”

贾诩考虑半响,道。

“错了?”

董卓眯眼,眸光冷厉:“虽吾等与牧氏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吾等如今志在并州,若是与他牧龙图翻脸,岂不是牵制兵力,受他归降,乃是好事啊!”

“非也!”贾诩分析的说道:“明侯举汉中而归降朝廷,并非前尘往事都能抹去,日后纷争,此为一错,其二,则是太师大人小看了天子和诸位朝堂大臣,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热心,莫过于想要利用明侯兵权,制衡太师而已,太师若是答应了,反而上了他们的当!”

“上了他们的当?”

“对!”

贾诩点头:“若是太师不应,朝廷和明侯翻脸,明侯如今连还有实力挥兵北上不成,就算是他挥兵把北上,吾等亦无惧,甚至刚刚好为太师大人当了一回盟友,太师大人别忘记了,你即将要出兵并州,长安若是空虚,难保不会有人起了心思,若有人挥兵北上,朝廷必然死保长安,反而不会给太师添乱!”

“如此一说,那某还是上了他们的当?”

董卓神色一下子阴冷下来:“可在天子面前,我以表明主意,圣旨已下了,我若是反口,不仅仅驳回了天子,落了朝廷延绵,还落人口实!”

“太师大人也不必担心,并非无策!”

贾诩眯着眼,眸子闪烁,冷芒闪闪:“既天子和诸大臣皆有决议,圣意已下,此意难改,可若是明侯使臣死在毙亡长安,那朝廷能不能和明侯府重修于好,就不一定了!”

这是要釜底抽薪!

贾诩的计谋,一如既往的毒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下午。

朝会已散去,文武百官自从宫门官鱼贯而出,唯有数人被天子留下来,请去了椒房殿,商议事情。

椒房殿正堂,天气还有些凉,四角的铜鼎之中都烧着炭火,袅袅热气,堪比人工调解的空调,把这个大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氤氲的热气腾腾起来了。

少年天子已经卸去了头上的平天冠,长发髻起来,一袭锦袍,巍然的跪坐上位之上。

而几个执掌朝廷的大臣左右列坐。

为首的自然是当朝太师董卓,董卓刚才是好脾气,现在脸却嘿嘿的,他要不是忍着一口气,当朝就直接砍死了伊籍,进长安半载,顺风顺水,还真少有忤逆他之辈。

“王司徒,此事你如何看?”

刚才的朝会最后并没有一个裁决的结果,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朝堂大臣居然被一个无名之辈拿捏的说不出话,堪比耻辱,所以天子二话不说就结束了朝会,把这事情先拖着。

“陛下,按照如今所看,恐怕明侯牧景是真心想要归顺朝堂!”

王允站前半步,拱手说道。

“哦!”

少年天子皱眉,低沉的道:“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若非如此,他何必千里迢迢派出使臣!”王允说道:“而且以汉中为投,更是显得明侯之心,今之明侯,非昔日之猖獗少年,不过只是丧家之犬,若朝廷不能接纳之,天下必容不下此人!”

“此言有理!”

少年天子点头,眸光微微眯起来:“可此人并不好相处,若得汉中之第,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日后难免会反朕,朕就怕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他深深的知道一点,他与牧景,已是不死不休之关系,牧山与其说是实在西凉军的手上,不如是说死在他的手上,董卓还没有回来雒阳,他就已经发动了对牧山的进攻,一把火烧了长秋宫的人可是他刘协。

所以即使很人都同意明侯牧景的归顺,他都依旧担忧。

“陛下,此倒是无惧!”

杨彪站出来。

董卓挟天子入长安,得利之人无数,其中最为得利益的,莫过于关中士族,毕竟关中士族屹立关中多年,帝国移都城长安,恰恰好给了关中士族崛起的机会。

他拱手说道:“牧景说到底不过只是丧家之犬,牧氏兵马,连番消耗,自关东而关中,南下之时折损过半,此入关中,又损失不少,今能用之兵,尚有多少,还说不准,就算他得了汉中,也不足为虑,汉中乃是四战之地,毗邻关中,南阳,益州,还有西面的西凉和羌人,他就算坐住了汉中,亦不过之时困兽之局而已,然他若能归降朝廷,乃是汉中归降朝廷,以其之制衡刘焉,乃是上策,陛下,莫要忘记刘焉已经得益州大权,他乃是宗室之臣,若是整益州之兵,率军北上,讨伐朝廷,方为大祸临头,若能以此刀镇刘焉,未曾不是好事啊!“

“刘焉?”

少年天子瞳孔爆出一抹冷厉之色。

各方诸侯终归是诸侯,难撼动四百年大汉的威望,若说有哪些人对他的帝位最有威胁了,只有两人,一人乃是幽州牧刘虞,但是幽州远在边疆,鞭长莫及,另外一人,就是益州刘焉,刘焉若掌益州军政大权,挥兵北上,最危险的就是他,因为所有人都可以投降,或者直接拥簇此人为帝便可,唯独他,必死无疑。

“太师,汝认为如何?”少年天子冷静下来,恢复了波涛不惊的神情,目光栩栩,凝视着董卓,他把大权交给董卓,从不逾越,无论大小事情,他都会过问董卓。

这倒不是他对董卓绝对的信任,说到底,权臣执军政,必遭天子忌惮,只是聪慧如他,最为难得的是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陛下,臣认为,此獠不可信也!”董卓自然反对,他冷声的说道:“此人对朝廷早有不臣之心,如今没有朝廷之命令,却擅自入汉中,根本就是想要积累实力,对抗朝廷而已,臣认为,不可姑息养奸!”

几个大臣闻言,目光皆然凝视这董卓,眼神之中颇有些惊异。

他们倒是不意外董卓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