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初平元年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4833 字 11个月前

牧景洗了一下脸,然后对着站岗的霍绍说道:“去吧戏志才和胡昭叫来!”

“诺!”

霍绍很快就把两人请来了。

“你们是不是还在想为什么西凉军不在汜水关布防?”牧景看着两人脸上的沉思,淡然的问道。

“嗯!”

两人点头。

戏志才先说:“按道理,他们肯定在汜水关设防,防止我们的主力回京,这样才逼迫我们主力在陈留与关东联军血战,但是他们放弃了汜水关,也只是允我们兵临城下的意思,我想不透,难不成西凉军还真以为我们不敢拼命吗?”

胡昭自从听到牧山战死的消息,他开始沉默寡言了,连精神头也差了很多,但是终究是一代智者,心神虽乱,眼力犹在,淡淡的说了一句:“我有一种感觉,他们不会在雒阳城和我们交战!”

“你们说的都没错!”

牧景站起来,平静的道:“从他们放弃汜水关,我就猜到他们打什么主意了!”

“什么主意?”

两人问道。

“放弃雒阳,挟帝西去!”牧景吐出了八个字。

他们没想到,并非他们智慧不够,而是不敢去想,时代局限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不敢去想象放弃雒阳的可能性。

“不会吧?”

“他们会放弃雒阳?”

两人都不敢相信。

“不过天子已亡,哪来的帝?”戏志才问。

“陈留王登基了!”

牧景阴沉的道。

“我明白了,我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反我们,为什么会在这时候捅一刀我们的腹部,不是他们不顾全局,而是他们根本就想要另起炉灶!”

胡昭反应最快,他咬着牙说道:“他们太狠了,挟持陈留王为正统,却放弃雒阳,以退为进,就等于退出战场,可是我们却走投无路,他们把雒阳留给我们,就等于让我们和关东联军火拼,不仅仅魄力非凡,也足够狠辣!”

……

……

“哈哈哈,终于得偿所愿了!”

散朝归来之后,董卓已经让人把府邸门口的牌匾换下来,直接换上了相国府,一方面是炫耀,一个方面是告诉满足自己的心愿。

从挥兵雒阳城那天开始,它就对牧山开始不满,他不甘心从事藏在牧山身手,如今牧山死了,他梦寐以求的位置,已经到手了,自然高兴。

“报!”

门外有士兵叫喝。

“进来!”

董卓放下酒盏,铜铃虎眸闪闪发亮,看着传令兵:“有何要事?”

“禀报相国大人,刚刚传来消息,牧景主力已经能从陈留撤回了汜水关,只要他们休整完毕,恐怕不需要几日,便可直达我们雒阳城!“

传令兵俯首在下,一字一言的说道。

“牧龙图撤回来了?”

董卓连忙放下手中酒盏,把一个歌姬退出去,拍案而起,怒目圆瞪:“这么快?”

才刚刚开始享受相国位置带来的全力。

但是他想不到,没过几日时间,几十万大军都已准备在扑杀雒阳城。

“快,去通知所有人,前来我营房开会!”

董卓倒不是畏惧牧景的几十万大军。

但是牧景率兵压上来,他总是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了。

“诺!”

十余卫兵从门外领命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一场会议在董卓宴会厅爆发出来了。

“诸位,牧氏麾下尚有十余万左右的精锐将士,若是他们直扑京城,我等该如何应对?”董卓耐着性子问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

雒阳。

作为大汉帝都,动乱只是维持了很短暂的时间,而短暂的动乱之后,所变动是执掌这座城池的主人,都城之中上百万的老百姓依旧的生活。

不够有一点能告诉所有人,家家户户缟素,这是天子驾崩才有的待遇。

告示明文黏贴全城。

——大汉天子刘辩,因察觉了相国牧山与太后娘娘之间的奸情,愤怒之下,火烧长秋宫,国贼牧山,何太后,还有天子刘辩之间,三人同归于尽长秋宫中。

这不仅仅让天下人知道了曾经掌控朝廷,不可一世的大汉相国牧山已经成为了如今人人唾弃的国贼。

在宫门口之上,一具烧焦的尸首悬挂,日日夜夜暴晒烈阳之下。

这就是牧山之尸体。

西凉军兵变雒阳,乃是以讨伐牧贼之名而起兵,取得雒阳政权之后,自然而让把牧山定位为国贼,国贼之恨,必须要悸动人心,所以暴尸宫门口。

这样做倒是很直接,鲜血的震慑,告诉所有人,牧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除了牧山之外,牧系一党也彻底受到的摧毁,当初投靠牧氏的朝廷官吏,在西凉军掌朝堂之后,逃的逃,逃不掉的要不改换门庭,要么就被斩首示威,东市口的行刑台被鲜血染红。

……

北宫之中。

这一座宫城经历了一场场的动乱之后,已是千仓百孔,能保持完好无缺的宫殿并不多。

承德宫,这算是一座保持不凑的宫城。

宫殿之上,少年蟒袍,跪坐上位,目光有些忐忑,看看左边,看看右边,脸庞上有些犹豫不绝,仿佛正在艰难的心灵斗争之中。

这是陈留王刘协,也是这一次兵变的主角之一。

他亲自把火点起来,烧了长秋宫。

何太后容不下他。

他也容不下何太后。

但是兄长的死,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他从来没有想过与兄长刘辩生死相斗,可当他看见西凉将士的刀刺穿了刘辩的胸膛那一刻,他感觉的是绝望。

“诸位,皇兄不幸,死于牧贼之下,某也清楚,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如今他刚刚过身没多久,某就立刻就登基,是不是显得迫不及待,传出去,天下人该如何耻笑某啊?”

半响之后,刘协道。

他心中清楚,这些人这么着急把自己的推上位的原因,并非对自己忠义无双,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比较好掌控而已,但是他无法反抗,从头到尾,他只是一个傀儡,一个为了活着的傀儡,这些人不仅仅能扶持他,也能斩杀他,他只能妥协。

“殿下,朝廷如今乃是风雨飘零之中,群龙无首,叛军步步逼近,万万不可顾及什么繁琐的礼数,当立刻登基,号召天下有志之士,为保大汉江山,与牧氏叛军斗争到底!”

李儒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他开了一个头,众臣纷纷拱手的应对,表示的认同。

“殿下,为大汉江山,我们岂能顾及自己的声名,还请殿下早日登基,捍我大汉江山,护我大汉子民!”

王允也站出来了,他拱手,一字字的说道。

那一场兵变,他也参与了。

或许说,从一开始他就参与了。

“哎!”

刘协深知,他没有资格反抗,所以很光棍的认可了下来:“本想要为兄长守孝一些时日,既然诸位大臣这么说,某也不可任性,此事就交给诸位去做了!”

……

三日之后,朝廷在非常仓储的情况之下,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之名义,推举天子之亲弟弟,唯一的血脉亲人陈留王刘协登基为帝。

这个登基的仪式很简单,召集群臣,然后通告天下。

只是出席的的朝臣不多。

倒不是有人不出席。

而是大部分的朝堂官吏已经清扫了。

没有来参与这一场登基仪式的管理,要么就是逃出去了,要么就是硬骨头,死扛着不开口,这两种都是寥寥无几而已,对于朝堂之上的官吏,不少人都是倒在了这一场内乱之中。

在这个昏昏乱乱的世道之子中,朝堂上的群臣,一次被一次的磨砺,,有人扛不住死了,有人心灰意冷的逃出了京城不愿意。

不够就算的是臣子的其实不够,刘协登基已经无可厚非。

登基之后,刘协开始的修改年号,他也屏除兄长留下来的烙印,成为一个个真真正正的皇帝,所以他强硬的排版,直接说,改年号为初平。

因此今年再也不是光熹三年,而是出品元年。

光熹这个年号,随着刘辩的故去,也即将湮灭在的历史的潮流之中。

刘协登基,西凉军为主要拥戴者,自然封赏群臣。

牧山开了一个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