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江西这种制度,根本就不会再有跨州连县的大乡绅,因为即便是江西活下来的乡绅,要想继续拥有以往的田地,必须提供以往的地契证明,而根据朝廷的制度,一个举人最多能有400亩的免税田,进士最多可以有2000亩,超过了这个数目便是非法。而在以往,哪怕投献到士绅们名下的田地数目太多,官府们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根本不会为难乡绅们。
可是现在却不同,历经战乱的江西,士绅们的力量降到了最低,齐王府的力量到了顶峰。你说这些田地是你的,哪怕你有田契在,而按照朝廷制度,你一个举人只能拥有400亩的免税田,超出这400亩的田地你先把往年的田税补上再说,偷税漏税必须得到惩罚,再惩罚个两三倍,光是补缴惩罚的足以让一个士绅倾家荡产!
一开始还有乡绅仗着自己的功名以及朝中当高官的家人硬顶,可是现在的府县官员却不是进士出身了,胥吏们还好说,对乡绅们有本能的畏惧,可丘八们却不同,他们只听齐王府的号令,说抄家便抄家丝毫不含糊。
而随着第一批乡绅被抄家查出之后,其他的乡绅也都老实了起来,一个个忍着心痛吐出来了自己霸占的田地。而没了田地,自然养不起太多的仆役丫鬟,没落下去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情。所以,只要江西现在的政策能够持续下去,用不了几年,士绅们在江西的存在感会被虚弱到极限。
而官府陡然间增加了上千万亩需要缴纳田税的耕地,便是每亩只收一斗粮食,每年也增加百万担的税粮!当然,官府的税收不止一斗。
而多出来的田地,一部分被赏赐给立功的士兵们,其他的则招募无地的百姓耕种,征收税粮一律按照三成,再加上人头税也就是四成的样子,这已经比往昔的负担渐少了一半,所以才有邻省的百姓纷纷来投。
当然江西的新政严重损害了士绅们的利益,也导致了朝堂上愈演愈烈的争斗。对自己土地被官府夺占,出身江西的官员拿不到能摆在台面上的理由,便只能攻击齐王以及江西巡抚违反祖制不该让胥吏丘八当官。而其他官员也生怕陈越会把这种制度在其他省份施行,开始了联合进行抵制,才有了封驳事件。
想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张煌言只能喟然长叹,江西制度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官府的控制了不仅极大的加强,朝廷的税收也必然大为增加,这样的制度却受到了文官们的集体抵制,谁在为公,谁在谋私?已经不需要多说!
当然,这种制度施行起来太过艰难,在经过战乱的江西尚可,根本无法推行到其他地方,因为其他地方的阻力远大于江西。哪怕是齐王现在正在得势,正如日中天!
两百多年的科举制度造就了士绅们在大明根深蒂固的势力,并非一个人能够轻易掀起,除非那个人真的拥有翻天覆地的力量,可以把所有士绅都打到连根拔起。而现在的齐王陈越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否则面对给事中们的封驳他不会妥协。
在江西转了一大圈之后,张煌言对江西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才起身离开了江西,乘船顺江而下赶往南京,距离科举开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就在这时,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直接影响到了张煌言的科考,进而影响了他一生的命运。
ps:四千字大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新任湖口知县名叫沈正心,原本是军中百户军官,因为粗通文墨,为人机灵被暂委以知县之职。而县中其他佐官都是从湖口原本的胥吏中提拔。
湖口经历过西贼的强攻,除了县城内的百姓尚存以外,城外的百姓死于战乱者甚多,特别是在贼军断粮的那些时日,城外方圆百里的村子都遭到了荼毒,粮食被抢大量的百姓或被残杀或饿死。战后统计之后,官府震惊的发现,县内的百姓竟然十不存一……
遭遇战乱,百姓们自然无心种粮,便是种下去的庄稼也无人照看,秋收勉强收了一点粮食,好在人数少了吃的也少,毗邻鄱阳湖又有不少渔获,日子勉强过得下去。
在齐王陈越的主持下,从其他地方购买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入江西,粮食不缺,是江西迅速稳定下来的主要因素。而湖口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人口的不足,城外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
西贼的攻打使得城外乡下的士绅为之一空,很多土地已经无主,沈正心按照齐王府的指示,代表官府下令,所有无主的土地一律充公,一部分会作为军田分发给军中的士兵,有了田地这支由俘虏和江西流民新整编的军队便能迅速安下心来为齐王效命。民以食为天,在所有大明人眼里,土地才是立身之本,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按照齐王府颁布的命令,普通士兵一律赏赐二十亩土地,军官依次往上递增,士兵有家人者土地可有家人耕种,没有成家的可由地方官府代管,招募流民耕种,收获的粮食一部分归士兵一部分归种地的流民,还有一部分作为税粮上缴官府。
一下子,齐王属下所有士兵都成了地主,像一些千户官拥有的田地达百亩以上,副将总兵甚至拥有数千亩的土地。这样的待遇也使得西军俘虏、江西本地百姓踊跃从军,哪怕要经历严酷的军训和卖命打仗也甘之如饴。
而靠着这种手段,齐王府迅速招募了士兵十五万之多,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练兵,而招募这么多新军并未花费陈越太多的银钱,甚至战后立功将士的赏赐也都赏赐的土地,这使得陈越手中缴获自张献忠的巨额银子根本没有用多少,也使得他有钱从其他省份源源不断购买粮食和其他物质。当然也使得江东江淮等地粮价上涨这便是后话了。
士兵成为地主,流民负责为士兵耕种土地,收获的粮食六成归种地的流民,三成归士兵,一成作为赋税缴给官府,这便是齐王府经过考量之后制定的分配比例。流民虽然没有土地,可是能得到六成的收获要比他们给士绅们当佃农强得多,而若是家中青壮能够有幸被招纳入伍,便可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也是和江西相邻的池州百姓背井离乡来到湖口的原因。
而对于士兵来说,虽然只能获得土地收入的三成,但他们本就有不薄的军饷,再加上土地的收入,顷刻间便成了富翁。当然对他门也有约束,凡是不听军令违反军纪导致被从军中开除者,所拥有的一切会顷刻间化为零。
一切初创,虽然齐王府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规矩,可分发土地安置流民组织耕种,这一切事务实在太多,若按照原来官府的编制,紧靠县令县丞几个官员根本忙不过来。
可是现在齐王府改变了江西的官制,在县以下又设了乡村两级政府机构。乡的主官称乡正,正八品官员,手下还有几个九品副手相助,负责一乡事务,村则有村长,从九品,最然是品级最低却也是正儿八经的官员,负责组织一村的生产事务。
乡村两级官员都是直属于县的领导,官员们多有受伤退役的将士们充任。
而为了监察这些地方官员,在县令以下设监察使,从七品官员,手下有数名监察,专门负责纠察官场纪律,查官员们不法事。监察使由上面直接委派,不受县令节制。
听到手下军官来报一个举人来到了湖口,沈正心特意接见了张煌言,一番盘查之后确认了张煌言的身份,认为对湖口无害,便吩咐下去任其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