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三道防御,强攻金州

这么多人马聚集在一起,单单只是为了攻打一个金州,而且鞑子可是不擅长攻城的,这里面有蹊跷。

“鞑子派来这么多人马?怎么总感觉不对劲呢?”

在刘重收到这个消息后,他脑中便第一时间冒出这个念头。

但他手下也有人认为,或许这是鞑子将他们视为眼中钉,非要除去才安心,所以才派出这么多人马来攻。

但刘重总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不过一时刘重也想不出那里不对劲,只好严阵以待,应对鞑子的进攻。

轰轰轰!

崇祯十五年六月二十日,金州城外响起了激烈的炮响,鞑子竟然真的选择绕过大黑山,直接进攻金州城。

而且,这一次鞑子一来,就直接动用了上百门火炮,轰击金州城,一上来就破坏掉了金州城上的好几处炮台。

“怎么回事?鞑子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火炮。”一时间,就连刘重也有些蒙了。

金州城内有守军一万人,好在刘重及时反应过来,命令炮兵反击,同时传消息给大黑山堡垒群,让他们的火炮轰击鞑子军后面。

“杀啊!”

二十日这一天,金州城外响彻着激烈的喊杀声,伴随着激烈的火炮声,和噼里啪啦的枪声。

这一次,白龙军守城时,难得遭到来自城外鞑子汉八旗火枪手的攻击,双方火枪手出现了对射情景。

这种对射情景,放在以前白龙军与鞑子军作战时,是极难看到的。

不得不说,虽然耿精忠手下汉军火枪手,装备的还是鸟铳,属于火绳枪。

但他们胜在数量多,刚一上来,也能和金州城内的白龙军火枪手们,进行几个回合的对射。

不过,双方经过一中午的对射,鞑子这边的火枪手损失情况,远远大于白龙军火枪手这边。

但鞑子这些火枪手的牺牲,却成功牵制了金州城内大部分火枪手,掩护其他汉军士卒攻城。

从始至终,攻城的只有耿精忠以及其他汉八旗士卒,鞑子军一直不曾参与攻城,他们自己也明白,他们不擅长这种攻坚战。

更重要的是,鞑子才不会让自己手下人马,参与到这种攻城消耗战中去。

损失十名汉军士卒,他们或许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要是因此损失一名鞑子士卒,他们便会心疼半天。

济尔哈朗之所以,直接让耿精忠率部,绕过的大黑山,直接进攻金州城,就是不想去打大黑山的那些乌龟壳。

济尔哈朗亲自带人查看过大黑山的地形,他发现此时大黑山上立起的五座堡垒,彼此相连,形成了一处堡垒群。

上次多尔衮面对一座堡垒,就付出了惨重代价,都没能攻克,现在大黑山上的堡垒群,济尔哈朗觉得真要是攻下来,不填进去几万人,是做不到的。

所以,济尔哈朗决定直接绕过大黑山,直接强攻金州城,希望能出其不意,迅速攻进金州城内。

但很快,济尔哈朗便知道他的策略,还是失败了。

对金州发动强攻的耿精忠手下两万多人马,进攻并不顺利,遭受了巨大损失,依旧难以攻入金州城内。

而此时,处在他们背后的大黑山堡垒群,更是借助地势的优势,可以直接用火炮轰击鞑子在金州城外数里的大营。

不过,这一战耿精忠很出力,加上他手里接收了三千支火铳和一百门火炮,为他们攻城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有了这些火器的使用,耿精忠手下的汉军士卒,强攻金州,也让白龙军付出不小的代价。

但最终,历经三天的强攻,耿精忠手下损失三千余人,损坏火铳五百杆,火炮三十余们,依旧没能攻克金州。

而他们再也无法忍受,背后也时刻遭受大黑山堡垒群炮台的轰击,济尔哈朗看到这个情况后,叹息一声,让耿精忠撤军了。

随即,济尔哈朗便派人给皇太极送去一份奏章,上面写道:“金州城防御完善,易守难攻。

我们想要打下金州城,至少要最好付出两万人以上的代价,这样会耽误我们秋天劫掠计划的。

所以,微臣再次建议,咱们放弃强攻下金州城的计划,改为围困吧。”

两天后,盛京城派来传令兵,带给济尔哈朗一份皇太极的书信,上面写道:“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665三道防御,强攻金州

【今天的章节奉上,最近状态不好,正在调整,求求收藏订阅啊!!】

“现在这里每天可以打造火铳多少支?”皇太极微微皱眉,问道。

“回禀皇帝陛下,我们工坊现在全力开工的话,每日可以打造火铳三十支左右。

主要是,我们这边刚打造出来的工具还太少,另外熟练的工匠和学徒也太少,暂时无法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了。

除非等我们训练出一批熟练的工匠和学徒才行,这一点急不得。”

亚伯来到关外已经一年多了,皇太极对他开出的高薪,让他舍不得离开。

而且他熟知这些鞑子的作风,对所有鞑子都很恭敬,不然人家一生气砍了你的脑袋,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每日三十支,一个月才不到一千支,这速度太慢。

牙巴,我再给你调三十名工匠和一百名学徒过来,下个月,你们要将火铳的量产,提高到每日五十支。

你要是能做到,我赏赐你黄金五十两。”皇太极很豪气的说道。

“谢陛下,亚伯一定尽力而为。”

一听到黄金,亚伯的眼中就冒金光,爽快的答应皇太极。

而皇太极也微微点头,对于亚伯的表现,早就猜到了,皇太极知道这些海外洋鬼子,最喜欢那些黄白之物了。

“新式火炮的研制,可有进展了?”

随即,亚伯跟随着皇太极身后,他们一队人缓缓地朝着营地里面走去,查看工坊内的情况。

“回禀陛下,你年前找来的那个西班牙人,铸炮水平确实不错,有了他的帮助,现在我们已经打造出更多铸炮工具。

已经能够做到生产十二磅的火炮了,现在我们正在想办法提高生产速度,缺少的依旧是熟练工匠。

另外,那位荷兰老兄克拉克,有带人修筑了十几座炼炉,大大提升了冶铁质量,才能支持我们铸造新式火炮。

现在,我们每日能生产两到三门新式十二磅火炮,或者是五六门八磅炮,以及更多些的弗朗机等。”

亚伯跟着皇太极的身后,用一口蹩脚,且充满闽南口音的汉语,对着皇太极叽里咕噜的,兴奋着说道。

皇太极能听懂汉语,但却听不太懂巴伯的汉语,还需要旁边的翻译,时刻为他翻译出来。

“不行,这速度也太慢了,看来我还需要更多的工匠,更多的学徒,更多的奴隶才行。”

皇太极不满意现在他们火器的生产速度,开口说道。

随即,皇太极转头,对旁边一个四五十岁男子,说道:“宪斗(范文程的字),回去之后,让人从朝鲜,再送一批奴隶过来,我们这边需要更多人手。

北面也传来消息,他们在那边深林中,发现了一些煤矿和铁矿,要将其开采出来,也需要大量劳力。

让多尔衮再从朝鲜运五万奴隶过来吧,只要青壮男女,然后将他们发配北面深林新的矿场去。”

皇太极一边说着,范文程恭敬的跟着后面,在心里快速记下来。

“是,奴才已经记下来了,回去便去办。”

这个时候,鞑子缺少人口,特别是皇太极决心发展火器后,他们就需要采矿和冶铁,这都是需要大量人口的工作。

而去年冬天,李子霄更是一口气,在镇江一带,掠走了十几万百姓,几乎将鸭绿江以西的所有百姓,全都带走了。

如此一来,就更加剧了鞑子人口的缺口,这也是为什么,年后皇太极会发兵灭掉朝鲜的原因之一。

从多尔衮带兵,灭掉朝鲜后,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在朝鲜强行掠走二十余万青壮,带回关东填补那里的人口空缺。

皇太极将朝鲜纳入他们的版图之后,并没打算再花费力气,在那里大力经营,毕竟朝鲜半岛距离有点远。

此时皇太极的重心,还是放在关外沈阳一带,所以他才让多尔衮从朝鲜不断掠走青壮百姓,带回关外。

这些被带回关外鞑子地盘的朝鲜百姓,大部分会被安排务农,种植粮食,也有会被送到矿场采矿、冶铁等。

崇祯十五年五月中旬,多尔衮率领两万余鞑子人马,从朝鲜返回,又带回来十余万百姓,只留下少数军队驻扎朝鲜,为此那里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