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叛乱’,宫议

可这一切,李子霄都推到了戚威的身上,他现在就等于是‘叛军’的首领。

到时候,李子霄什么时候‘苏醒’,便随时可以终结这场‘叛乱’,而在李子霄没醒来之前,慌乱的应该是朝廷和崇祯了。

李子霄这个策略,可以说非常的完美,但唯独只有戚威,将要承受巨大的风险。

李子霄这是借戚威‘叛乱’之手,威逼朝廷,不仅让朝廷不追究他们这次责任,还要从朝廷手里,弄到开封周围这大片的地盘。

不得不说,李子霄这次算是老谋深算了,让戚威也在心里赞叹:大将军,已经尽显枭雄本色了。

“是,属下明白,属下一定办好这件事。”

戚威在心里瞬间就想明白了这些,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戚威知道,自己这一次要担任临时‘叛军’首领的角色,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角色。

一旦后面,李子霄用‘叛乱’威逼朝廷和崇祯成功,那么戚威很有可能会被牺牲出去,平息崇祯的怒火。

即便是如此,戚威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执行李子霄的命令,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早就在戚威当初追随李子霄时起,戚威在心里就已经决心,一定要辅佐李子霄重振华夏,开创新王朝,哪怕为此他甘愿付出性命。

这一刻,李子霄从戚威的眼神中,看到了果决,不由得点点头。

很快,在白龙军打下开封的第二天,戚威便继续指挥白龙军两万人马,四面出击。

他们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他们向东打下了兰阳,向西打下了中牟,向南攻克新城,占领陈留。

向北,白龙军拿下了陶家店,这处重要的黄河渡口,将开封方圆百余里的地盘,全部收入囊中。

戚威打着明军的旗号,这些州县的守将,根本还不知道戚威在开封‘叛乱’的消息,戚威轻松便全部将其攻克。

而随着戚威在开封周围攻城略地,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很快消息就传到的京城,传到了朝堂,传到了崇祯的耳中。

瞬间,朝堂震动,崇祯震怒。

………………………………………………

崇祯十五年二月四日,大明京城乾清宫内,崇祯因为白龙军‘叛乱’之事,紧急召集朝堂大臣议事。

本来,在数日前,崇祯就曾在乾清宫,紧急召见过诸多大臣一次,那次是因为丁启睿率领的明军主力,在朱仙镇惨败的事情。

说实话,几日前,当崇祯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他差点没撑住,直接昏倒过去。

那时候,崇祯以为丁启睿一败,开封必失。

一旦再被李自成的贼军,攻克了开封,那么获得了开封城内,明军储备的大量粮食,军械的贼军,估计随时都可以北上攻打京师了。

那一刻,崇祯心里生出深深的无力感,崇祯再次感受到了亡国之危。

此时,被崇祯此时召唤到乾清宫内的大臣,主要有卢象升,周延儒,洪承畴,孙传庭和刚刚抵达京师的杨文岳等人。

卢象升和洪承畴,也是在一周刚刚从宁远返回的。

此时随着松锦会战失败,鞑子在攻陷毁掉松山四城后,便开始退兵了。

既然鞑子退兵了,卢象升便也带着洪承畴回朝,而洪承畴是以戴罪之身回朝,准备接受崇祯惩处的。

毕竟这一次明军在松锦的战事,主要是他指挥的,这一战败了,怎么说他这个军事主官也难辞其咎。

本来按照崇祯的想法,这一次是要将洪承畴打入大牢的。

但卢象升却力保洪承畴,劝说崇祯,此战不全是洪承畴的过错,而且现在正是崇祯用人之际。

对于卢象升,此时的崇祯是越发依仗了。

松锦之战的最后,还是卢象升赶去,力挽狂澜,将洪承畴以及数万,被困松山等城的明军士卒救了出来,为明军保存了更多的元气。

此时的卢象升,更像是崇祯的救火大队长,那么出事,他就要赶去那里灭火。

至于周延儒,就不多说了,这就是个老梆子,勾心斗角,玩弄权术,把持朝纲,他是一把好手。

明朝末年,崇祯召回周延儒,让其担任内阁首辅,算是崇祯最后的败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