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下是一张惊心动魄的面孔,如同星夜女神“阿斯特瑞亚”的化身,让人忍不住的跪地膜拜;尤其是那双眼睛,里面仿佛镶嵌了两颗蓝色的星辰,璀璨夺目。
可以说,现在的苏瑞尔面孔就是“人”这一物种,进化的最完美的形态。
见到韩义有些失神,苏瑞尔问道:“需要我把面具戴起来吗?”
“啊……不用了”韩义楞了下说到,然后伸出“咸猪手”摸了上去。
苏瑞尔皮肤不仅看上去像羊脂白玉,摸上去手感更是超一流,温润如玉,完美无瑕。
苏瑞尔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他“猥亵”。
韩义摸完脸之后,还想让苏瑞尔把衣服也脱了让他看看有什么变化,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虽然她肯定不会拒绝,但毕竟现在也是有“思想”的机器人,不能在她心里留下自己是臭流氓的形象。
还是说黑洞吧!
“你刚刚说联想力丰富是什么意思?”
苏瑞尔说:“黑洞的形成不是像地球人想象的那样简单,更不是恒星塌陷造成的,它是由宇宙大跃迁公司构建成的类似于虫洞的空间,里面类似于五维空间;
不过黑洞里的时间确实如同书里描述的那般,就像一根被拉长的面条,当飞船在里面行进时,走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像卷起来的报纸,从a点直接飞行到c点,略过了中间的b点……”
苏瑞尔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韩义解释了一遍黑洞。
“……黑洞居然是虫洞?”韩义有些无语。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根据恒星量化计算,单单银河系里保守估计就有10亿个类似地球的行星,和10万个智能生命。
假设银河系里存在10万个智能文明,哪怕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对外发射无线电波或者激光束或者其它联系信号,seti(利用全球联网的计算机共同搜寻地外文明)的卫星阵列应该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信号。
但是seti一次都没有收到这样的信号。
还有个奇怪的地方,我们的太阳是个很年轻的恒星,也就是说存在着年纪比地球大很多的类地行星,理论上来说他们的文明程度应该远比地球发达。
地球是45亿年,假设把地球和一个80亿年的行星y对比,如果y的经历和地球类似,他们的文明应该比地球领先34亿年。
领先一千年的文明的差距,可以拿21世纪跟中世纪人的相比;
领先一百万年的文明和我们的差距,可能和我们与大猩猩的差距那般。
而行星y那个比我们领先34亿年的文明,也许就像苏瑞尔说的那样,已经可以构建虫洞进行跃迁。
这样的文明,应该可以很轻松的发现地球,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出现?
抛开费米悖论不谈,制造商应用掉到地球以后地理位置就被屏蔽了,说是“偏离宇宙轨道”。
那么,地球到底在哪里?
韩义没问罗春从哪找来的资金,不需要问。
200亿,不是2亿或者20亿,这么庞大的一笔钱,就算他老丈人再关照他、他也不敢胡来。
吃过饭双方便分手了,韩义去了临港镇生产基地。
非常巧的是,金陵大学的郑培生教授跟复柦大学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院的博导施浚教授一块过来参观。
双方聊了聊关于“机器深度学习”及“自我学习”等一些专业性话题。
韩义对这方面了解较多,现在天义销售的家用型机器人,里面很多拟人化方案,都是他提出来并由苏瑞尔她们进行设计开发。
不过也有让韩义尴尬的地方。
他了解的东西都是基于“他需要了解掌握的”,而不是系统性的学;而且这方面涉及到的知识浩如瀚海,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
正因为如此,施浚提到的一些深度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等等,他其实都是一知半解。
好在他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施浚只是一带而过。
不过即使如此,也让韩义有些汗颜。
顶着业界顶级大神的头衔,居然连人工智能“堆叠多个层”的模型构建图都模糊不清,也实在是太逊了。
他觉得自己需要加强一下学习,不是为了方便跟施浚这样的专家讨论,而是为了让以后星际探索道路走得更顺畅一些。
毕竟,机器族提供晶核是有代价的,而且还有时间限制,他必须在此之前完成所有的知识积累,争取在未来某一天可以自己开发真正的“机器人”。
等离开机器人生产区后,韩义亲自带郑培生两人到无损太阳能汽车区域转了转。
看着那些高速运行的大型机械手臂、以及那些按照固定路线行走的高效机器人,两位教授都被里面所蕴含的技术含量所折服。
穿着立领中山装的施浚教授,转头笑问道:“韩总,学院那边有意跟天义结成对口合作,你觉得怎么样?”
“对口合作啊……”韩义考虑了一下。
施浚的意思是,天义为复柦在“机器自我学习”方面提供学习机会,然后那边再为天义输送高素质人才。
这当然是件好事。
他毫不怀疑机器人的学习能力,但是相比于人类,机器人还少了一份“创造性”!
这是灵魂及思想层面的东西,是机器族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问题是,机器人还涉及到生命工程,这对于他来说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那些家用型机器人的神经元是制造商应用重组出来的,暂时无法用于教学。
韩义想了会说:“这件事容我考虑一段时间。”
“行,韩总尽管慢慢考虑……”
之后郑培生两人谢绝了韩义一块吃晚饭的邀请,一块走了。
临走前,郑培生告诉他,诺贝尔的初步审核已经通过了,下个月15号公布大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