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一章 一盆冷水

崇祯皇帝自回到紫禁城里之后,连着忙了两天,将崇祯四年春闱的事情,以及拉拢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事情处理妥当,本意为接下来可以陪陪几位后妃,放松放松连日来紧绷着的身心,然而这样的想法,他也实现不了。

崇祯四年的春天,或许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就在三月十八日傍晚,崇祯皇帝刚刚陪着周皇后吃完晚饭,准备留宿于坤宁宫中,结果还没洗漱完毕,就接到了军机处转呈的一封来自西北的京畿军报。

“臣钦命西北督师军机大臣李邦华,于安定再拜稽首陛下御前,臣二月上旬一闻河州城复,即调遣陕、甘、宁诸路兵马累十万之众并力西进。

“二月二十八日夜,陛下旨意送抵平凉,臣接旨起行,于三十日午即率钦差行辕入驻安定,后两日,会三边总督袁崇焕、陕西巡抚洪承畴、武安伯王廷臣等人至安定,传达陛下之旨意,布置收复兰州诸事。

“臣等多方筹措粮草军需,于三月初二日部署既定,数路大军闻令而行,自南而北、由东而西,步步为营、齐头并进,欲迫兰州之贼弃城渡河,力压其众西去。

“不数日之间,兰州外围之金城(后世甘肃榆中)、安乡羌(后世甘肃永靖)等河南之地,皆为官军收复,兰州咽喉锁钥之城已近在咫尺!

“然而未料当此之际,三月初四夜半,臣等于安定城惊闻,孤悬于河湟之西宁城,竟落入西贼张献忠、蔺养成之手!

“西贼张、蔺等人当日脱离河州、拥众北入积石关后,于积石关设重兵防御,且关下道路崎岖,关上形势险峻,近卫军第四镇虎大威标下一部人马已驻兵于关下多日,惜乎重炮弹药未至,而臣亦未令之强攻,以至于东西官军隔绝,以至于西宁长久孤悬在外,致有此失,皆臣之过也!

“今有河湟蕃人原曾避难西宁城中者,翻山越岭逃亡而至,皆传西宁城南门于三月二日夜为民军所献,西贼张、蔺等部趁势攻入,城中守将李弘嗣、李振声皆为乱贼所杀!

“更有逃亡东来之蕃人,有传西宁全城被屠者,然两地关山阻断,音讯隔绝,臣等未经证实,不敢轻下定论!……”

崇祯皇帝刚从大沽口、白冶城以及通州视察回来的这几天里,心气正高,信心正足,在这个时候突然收到这么一个军报,简直就是当头一盆冷水,直接就将他从沾沾自喜之中浇醒了。

崇祯四年三月十九日上午辰时左右,崇祯皇帝在武英殿西偏殿的舆图阁里,传召了军机大臣孙承宗、兵部尚书南居益,理藩院院使恭顺侯吴惟英、左右副使姜曰广、多尔济达尔罕,以及军机处当值的几个参议和舍人们,一起研究西北突发的变故。

ps:书友们,我是哼哈大王,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崇祯皇帝这一边刚刚结束了长达两旬之久的外出视察,马不停蹄地从通州回到京师紫禁城中,还没有来得及好好陪陪几位心爱的后妃,就又被各种政务给缠住了。更新最快

先是即将到来的崇祯四年春闱之事,需要崇祯皇帝亲自审定各项安排,包括南北榜的调整与变化,以及新增外藩属国的进士录取名额。

这些事情,前期一直都由内阁首辅李国镨、阁臣兼礼部尚书徐光启等在京的大臣们负责筹备着,如今崇祯四年的春闱已经近在眼前了,朝野关心,士林瞩目,一点差错也不能出。

虽然这些事情,都有崇祯元年定下的规矩可以遵循,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其中许多事项,却也需要崇祯皇帝这个东风,亲自审定之后,御笔批准才能执行啊!

除了崇祯四年春闱的事情以外,崇祯皇帝在年前就派出去到科尔沁左翼草原上公干的御前侍从武官杨振、邓天河,以及哈斯干等随行人员,也在崇祯皇帝返京之前,顺利回到了京师。

而他们所办理的事情,更是牵扯到了储秀宫的兰贵妃,甚至也包括了永寿宫的宜妃、咸福宫的宁妃在内。

这些牵涉到后宫的隐秘事务,也不是朝廷的内阁或者军机处能够绕过皇帝直接过问和处理的事务。

既然内阁和军机处,包括理藩院办理不了,那么这一切当然都得崇祯皇帝回来之后亲自来做了。

这一回,崇祯皇帝回宫之后,立刻召见了杨振和邓天河两人,听了他们介绍的北上查干浩特的经过,以及他们面见科尔沁左翼蒙古首领博尔济吉特斋桑之时达成的条件。

随后,崇祯皇帝紧接着在乾清宫里,请了兰贵妃海兰珠过来,并且一同召见了跟着杨振等人一起北上查干浩特的哈斯干,同时还让人传来了在理藩院任职行人司副的兰贵妃之弟满珠习礼。

海兰珠与满珠习礼姐弟俩,当面听了哈斯干的报告,并拆看了来自科尔沁草原的书信,得知自己的父亲科尔沁左翼贝勒斋桑终于看清了形势,两个人心里始终悬着的那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满珠习礼知道自己基本不可能再回到科尔沁草原了,除非女真人的大金国灭亡,或者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在大明与女真的战争中,完全站到大明朝的这一方。

满珠习礼虽然年轻,虽然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出身,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傻。

在被留在大明境内之前,他作为后金国天聪汗黄台吉的贴身侍从,不仅常常出入于沈阳城内的汗王宫里,而且女真八旗的衙门和那些女真权贵的府邸宅院,也都完全对他敞开。

所以,满珠习礼对于后金国上上下下的情况,可以说是十分熟悉了,完全知道女真八旗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