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些人物,再配上一个喜好百工之学尤其对枪械制造拥有造诣的工部尚书毕懋康,同时还有崇祯皇帝的大力支持和拨款,到了崇祯二年年底的时候,这个皇明工学院就在通州城东十里堡正式开张了。
这个工学院自从崇祯二年夏天筹办以来,崇祯皇帝已经先后拨款了三次,每次都是三十万崇祯银圆,加上调拨的各种物资,累计投入超过百万崇祯银圆。
就这么花出去的银子,都快赶上朝廷内外每年供给与它相距不远的通州潞河湾大营近卫军第一镇的军费了。
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个工学院,当然是希望他们尽快搞出一些技术成果,能够迅速用在军事用途之上。
因此,与崇祯皇帝的每一笔拨款一起被送达工学院的,还有一项又一项研究任务,比如石油的炼化,金属的冶铸,矿物的分类,等等。
而交给工学院的所有研究任务之中,崇祯皇帝最急于看到成果的一项,同时也是他认为最容易出成果的一项,就是热气球载人飞行了。
若是能够在这个时代把热气球载人飞行这个东西给搞出来,那么其意义可就太大了。
先不说此举对于天文学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推广作用了,就单说热气球载人飞行在军事上的价值,尤其是它在战争中的运用这一项,就能够让这个时代的大明官军,再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别说东北的建虏和西北的流贼了,就是那些正在全世界到处圈地殖民的西方列强,在将来的陆地和海上战争中,面对大明官军的时候,也将处于下风。
当然,设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尽管崇祯皇帝多次写下手谕,将自己知道的那点关于热气球的知识告知工学院里负责这个项目的宋应星、杨之华,还特意让人把一盏由内务府织染针工局精心造办的孔明灯大老远地送到工学院去,给他们一些启发。
但是一年多过去了,这件事情却始终进展缓慢。
到了崇祯四年春的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当初的那股子热情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认识到这件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也因此,从京师前往天津大沽口视察大沽口造船厂的路上,尤其途径通州城的时候,干脆都没往通州东十里堡皇明工学院的那个方向去。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左等右等搞不出来,已经有点灰心丧气的崇祯皇帝,却在白冶城停留期间,意外地接到了工学院祭酒李天经、司业宋应星直接派人快马送来的捷报,热气球载人飞行成功了!
李天经和宋应星着人送来的捷报内容,洋洋洒洒说了很多,但是概括起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三月初十日,工学院再次冒险载人实验,热气球载人升空离地四十四丈,顺风飘行三十二里,载人滞空历时四个时辰,已可宣告成功!
崇祯皇帝将当年李邦华奉旨按照新军操典编练的矿营余部两千人,合并编入神机营,当然并不是临时起意做出的决定。
这几年来,神机营的新式火器装备一直不断更新,战斗力应该说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至少在守卫京师城池安全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作为北京城内唯一一支以战争为目的的军事力量,神机营的编制员额却一直都是不满编的状态。
文震孟、刘文炳、朱国彦之前的整编,不仅清理了空饷占额,而且也淘汰了不少的老弱。
原本编制员额一万五千余人的神机营前后左右和中军五个大营,个个都不满编。
后来袁崇焕赶赴西北赴任三边总督一职,周遇吉带着一支京营人马护送其所携军饷枪械辎重上任,周遇吉所带走的那部京营队伍,正是当时神机营并不满编的左营人马。
如今,周遇吉带着那支出身神机营的火器队伍,已经转任了甘肃镇总兵官的职务,是不可能再转回京师,到神机营任职了。
就是周遇吉本人将来转回了京师,回到神机营任职,他所带走的那支神机营左营人马,如今已经成为甘肃镇军中的主力,也不可能再回到京师,重回神机营了。
这样以来,神机营五个营头,就剩下了四个营头,而编制一万五千员额的大营,缺口就更大了。
再后来,京营拆分,三千营、五军营独立改编成为了近卫军第三镇、第四镇之后,文震孟也离开京营监军御史的岗位,转任了近卫军都督府的右护军,其编练监军标营三千人随之拆分补入神机营剩下的四个营里面,神机营才稍显充实。
这一次,崇祯皇帝来到白冶城,留守白冶城的矿营人马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却被纳入了后备军都督府的序列,顿时感到可惜。
恰好矿营的训练标准也是新军的操典,所装备的军械兵器也都是新式的火器,虽然未曾经过大战,却也是强军的胚子。
这么一想,就有了将他们编入神机营,让神机营尽快满编的想法。
而在武备院第三枪炮厂靶场上,矿营士卒对崇祯四式与神威克虏大将军炮的成功试射与操演,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且说刘汉、刘穆、宋应昇等人,再次被皇帝专门召见,亲耳聆听了皇帝对他们的封赏旨意之后,人人都是喜上眉梢、千恩万谢。
包括宋应昇这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听了崇祯皇帝的安排,也是既兴奋,又钦佩,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他与他的弟弟宋应星差不多,都喜欢百工之学,对于当初离开京师到白冶城这个矿冶重镇来任职,并无抵触情绪。
只是跟着矿营留守人马沦为一支团练队伍的坐营文官,却并不是他对自己人生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