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三章 可曾知道

这个女子看样子不过十七八岁,长得明眸皓齿,即是穿着厚厚的貂裘,也掩盖不住一身洋溢的青春气息。

“大玉儿这话说的倒是没错!陛下不必过分忧虑!如今天降瑞雪,等到春暖花开,都内也好,国内也好,情况一定会有改善!”

这时说话的,则是黄台吉身后的另外一个雍容华贵的旗装贵妇。

只见她一边说着这话,一边走上前来,伸手握住了黄台吉扶着护栏的手背,与黄台吉站了个肩并肩。

此时说话的这个女子,正是黄台吉此时的中宫大福晋,即黄台吉的第三任大妃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而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嘴里所说的大玉儿,则正是眼下在黄台吉的后宫中实际排在第二位的西宫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黄台吉听了这话,回头看着他的中宫大福晋哲哲,握了握她的手,然后回头看了看方才说话的大玉儿,然后又回过头,望向楼外飘飘扬扬的大雪,头也不回地地说道:

“中宫大福晋和西宫福晋留下陪朕,其他人等全都退下!”

黄台吉话音一落,身后的宫中女子们纷纷离开,片刻之后,凤凰楼上只剩下黄台吉与他的大妃中宫大福晋哲哲和侧妃之一西宫福晋布木布泰。

黄台吉如今明旨册封的侧妃一共有三个,眼前的大妃哲哲和布木布泰就是其中两个得宠的。

此外还有一个东宫福晋,则是一年前从漠南败归之后,新纳的科尔沁贝勒孔果尔之女。

虽然孔果尔之女号称东宫福晋,可是在被黄台吉纳入沈阳宫中之后并不是很受宠。

一来,孔果尔之女年纪尚小,不过十三四岁,不仅身体还没长开,而且其方方面面,比如心机、智谋与其他风情,也不是哲哲与布木布泰的对手。

二来,这一次黄台吉迎纳侧福晋,更是令其位在西宫福晋之上,纯粹是出于黄台吉拉拢科尔沁右翼贝勒孔果尔的目的。

这个目的既然已经达到,对于这个新纳的东宫福晋很快就兴趣缺乏了。

而且此时黄台吉要跟自己的大妃哲哲和西宫福晋大玉儿说的话,也不是其他人可以得知的。

等到其他人离开之后,凤凰楼上只剩下了黄台吉与哲哲和布木布泰三人。

直到这个时候,黄台吉方才再一次头也不回地沉沉说道:“朕近来听人说,科尔沁左旗贝勒斋桑的长女哈日珠拉,在明国的小皇帝那里颇得恩宠,已是明国的贵妃!

“朕听说,连带着满珠习礼,这个朕曾熟悉的人,也在明国那边的朝廷里颇得信重,还担任了明国朝廷所谓理藩院的行人!这些事情,你二人可曾知道?”

图们江西面,后金国境内布颜代所部人马的反应,自然落在了图们镇守府各部的眼中,也落在了尤景和的眼中。

尤其是一些隔三差五、零零散散地从图们江西岸逃过来的蒙古人、朝鲜人和汉人,更是将对岸后金国内的情况,带到了图们镇守府的这一边。

所有这一切,足以让尚可喜和尤景和二人下定决心,大举过江北上了。

崇祯三年的年底与崇祯四年的年初,对于生活在关外东北女真人境内的各族百姓来说,与大明朝九边地区的百姓一样,都经受着一场严寒与饥荒的考验。

对于辽沈地区的女真八旗贵人,以及众多八旗披甲人及其家眷们来说,情况还好一点。

不管怎样,这些人多多少少还有一些之前靠着征战和抢掠而积攒下来的储藏,至少还有一些粮食和牲口。

但是对于女真八旗底层的汉人和朝鲜包衣奴才们来说,则面临着他们人生中又一个残酷的关口。

他们面临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年月。

过去曾被女真人视作一笔财富的汉人和朝鲜人包衣奴才们,到了崇祯三年的冬季特别是崇祯四年年关将近的时候,则成了许多女真人的负担。

曾经一度在大金国内被禁止的包衣买卖,再次盛行开来。

一些家中缺粮或者家产不足的女真八旗披甲人,开始卖掉家里的汉人或者朝鲜包衣,以换取一点金银,用来购买后金国内价格一路飞涨的粮食。

另有一些家中包衣奴才较多的女贵人,干脆将其中不值钱的老弱病残赶走或者坐视其冻饿而死,以便节省粮食,养活那些其余的青壮丁口。

说起来,后金国内的粮价,从其立国开始,就远远高于大明朝境内的粮食价格,常常都是大明朝境内粮价的五到十倍。

这一点,正是晋商通敌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辽东镇、东江镇一些将领私下通敌,将粮食倒卖给女真人的重要原因。

这一世,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早就认识到了经济战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后金国的经济封锁更加坚决和严格。

所以,到了崇祯三年的冬天,尤其十一月往后,在后金国女真贵族们云集的沈阳城内,一石大米的价格更是达到了千金难买的地步。

大明崇祯三年的春夏之交,即后金天聪四年的春夏之交,黄台吉从漠南败归之后不久,理顺了内政,稳住了自己的地位,然后就在后金国境内果断地推行了八旗分田垦荒的政策。

女真八旗旗下的女真人驱使着各自家里的汉人和朝鲜人包衣奴才们,在各自分得的旗田上,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然而,后金国内上上下下兴师动众搞的这场分田垦荒行动,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

一来,这一年里,女真人盘踞的东北大地,与大明朝的西北与华北地区一样,经受了持续一年的严重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