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四章 安氏木邦

谁又能说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来呢?

就这样,东吁王他隆,最终选择了暂时的屈服与忍耐。

崇祯三年九月的最后一天里,他隆的使节团在葡萄牙传教士老头皮门塔和沙廉总督府贸易代表皮特森-柯恩的陪同下,北上抵达了危机四伏的阿瓦城。

稍事停留之后,这些人继续北上联络了新的木邦土司,即木邦卫世袭指挥使安隆,在安隆的侄子镇守锡波古镇的木邦卫指挥同知安世荣的护送之下,一路北上,继续前往云贵总督府。

十月初,东宇他隆派出的缅甸朝贡使节团抵达了昆明城,并受到了大明靖南侯云贵总督朱燮元的接见。

云贵总督朱燮元认可了东吁王使节团带来的三方条约,盖上了自己云贵总督府的关防大印之后,还派出了自己随军听用的儿子朱兆宪,亲自陪着葡萄牙人和缅甸人继续北上大明京师朝觐换约。

而朱燮元也趁机让自己的儿子朱兆宪带着一份奏疏北上京师,呈递给崇祯皇帝。

阿瓦城这样的地方,不论封给哪个云贵出身的土司家族,都不合适。

因为这个地方不仅是将来官军继续南下的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处在阿瓦河与伊洛瓦底江上游交汇的地方,周边全都是大面积肥沃的河谷平原。

任何一个出身云贵地区的土司家族得到了这个地方,都不可避免地会壮大起来,久而久之,怕是又要成为大明朝的一个边患了。

当初,靖南侯朱燮元在得到了京师朝堂与葡萄牙人佩雷斯前后脚送来的旨意与照会之后,之所以以云贵总督府的名义传令南下各支土司军队,在得到了朝廷的封地之后暂时止步,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这其中有着朱燮元不想逼得东吁王他隆狗急跳墙、鱼死网破的一些考虑。

缅甸南方的东吁王朝与大明朝相比,当然算不上什么,但是这个东吁王朝毕竟也是有着不少人口和军队的,一旦把它逼急了,来个誓死抵抗,西南地区恐怕又得乱上一阵子。

若是能够通过葡萄牙人的持续施压,让东吁王接受这个条约,和平地取得阿瓦城,岂不是一个更好的办法吗?

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更主要的,则是朱燮元考虑到,南下的这些土司军队之中,不管是哪一支最终拿到了阿瓦城,都不是他这个云贵总督所乐意看到的结果。

就这样,到了崇祯三年十二月底,经过了几个月紧赶慢赶的艰辛跋涉之后,来自葡萄牙沙廉总督府和缅甸东吁王朝的时节们,终于抵达了寒冷的北京城。

当年的水西土帅安隆也好,安世荣也好,在面对朝廷官军围剿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是官军火枪火炮的对手。

但是,当他们来到缅甸,在面对木邦地区那些比水西彝人更落后更穷困的当地土著掸族人和少量缅族人的时候,这些来自水西地区、渴望着重新找到一片安居之地的水西彝人,难得地再次爆发出了血性。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之后,在崇祯二年十二月的时候,木邦土司罕氏家族所居的木邦城寨,就被安隆和安世荣所率领的三万多近四万水西彝人所攻破。

依山而建的木邦土司城寨,虽然高大险峻,但其土木搭建的城寨,根本经不起安隆麾下所携带的几门大将军炮的轰击。

那个原来夹在大明朝与东吁王朝之间,两边讨好左右逢源的木邦土司世家罕氏家族,几乎被一网打尽。

其现任的家主即木邦土司王罕烈,被率军攻入城寨的安世荣亲手杀死在了木邦城中。

木邦罕氏,这个两面派的土司家族,除了镇守阿瓦河中游锡波古镇的罕氏族人弃城而逃,沿着阿瓦河逃往下游的阿瓦城以外,全数被斩首于木邦城中。

到了崇祯三年的秋冬之际,缅甸北部的又一个旱季里,安隆与安世荣叔侄俩,沿着阿瓦河的上游两岸(即后世缅北南渡河上游两岸地区),将自己从水西地区带出来迁往缅北安置的三万多水西彝人,编为木邦、腊戎、勐瑙、锡波、南渡五个千户所。

根据云贵总督府的军令,每个千户所一千二百户到一千五百户彝人不等,每户抽一丁为兵,建立并维持了一支六千多人的常备军,从而将原来属于木邦土司罕氏家族的领地,全部控制在了水西彝人的手中。

原来的罕氏木邦土司,随之烟消云散,而水西安氏统领的数万水西彝人,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新的家园。

而原来的水西安氏也从此成为了历史,并在这里,变成了木邦安氏。

三四万水西彝人,为了得到瑞丽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广阔平原,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同样令靖南侯云贵总督朱燮元暗自惊心不已。

这一片紧邻云南却叛服不定的木邦土司地区,居然被官军的手下败将水西彝人,给硬生生地征服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木邦土司领土,相当于后世缅甸北部与云南接壤的掸邦北部地区。

随着安隆与安世荣叔侄拿下了木邦土司家族的领地,到了崇祯三年九月的时候,缅甸北方除了重镇阿瓦之外的许多地区,都落入了当初被崇祯皇帝分封到了这片地区的云贵土司和官军有功将领手中。

罗乾象及其麾下的穿青苗人,通过与当地掸族人联姻与通婚的方式拿下了缅北的孟养地区;

云南王弄土司之子沙定洲,则靠着从父兄手中分得的数千人马青壮,靠着肆无忌惮的杀戮,占领了八莫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