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二章 东吁来朝

安德斯-隆斯泰德不仅很快就批准同意了这个条约,而且一边写信向国内报告,一边委任了佩雷斯为葡萄牙在缅甸的最高商务代表,将其派到了葡萄牙人位于缅甸东吁王朝此时的都城勃固的贸易代表处。

到了崇祯三年九月中旬的时候,一艘来自葡萄牙里斯本的快船,带来了葡萄牙公爵若昂四世写给满喇加总督隆斯泰德的回信。

若昂四世不仅授予了满喇加总督府以及总督安德斯-隆斯泰德管理葡萄牙在东印度地区所有殖民地的权力,而且还授予了隆斯泰德代表葡萄牙与大明朝洽谈通商贸易的全权。

而那一个成功地与大明朝取得了联络并达成了协议的佩雷斯,也根据隆斯泰德的建议,被葡萄牙公爵若昂四世直接任命为了葡萄牙人驻缅甸沙廉的新任总督。

到了这个时候,原本仗着拥有葡萄牙人援助的一些火器,并不甘心向大明朝屈服的东吁王他隆,也终于看明白了葡萄牙人的真正立场,犹豫再三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满喇加总督府与大明朝达成的条款。

就在崇祯三年九月末的时候,葡萄牙新任的沙廉总督佩雷斯派出了一个名叫皮门塔的方济各会长老传教士,还有当时与佩雷斯一同北上大明京师的副手——一个名叫皮特森-柯恩的沙廉总督府贸易代表,带着东吁王他隆派出的使节团北上了。

东吁王他隆派出的使节团里,除了携带着大量的象牙、翡翠、珠玉等宝物之外,自然也带上了已经签字用印的大明、葡萄牙与东吁王朝的三方条约。

东吁王他隆这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本是一个颇为自强的君主,他继位之后,深知缅甸经历了持续多年的战乱之后,国家残破,民生凋敝,亟待休养生息。

所以,他隆继位后停止了与暹罗大城王朝(即泰国历史上的阿瑜陀耶王朝),以及与寮国(后世老挝)持续多年的战争,把主要的精力转向了梳理自己的内政之上。

在他统治缅甸中南地区的将近二十年间,东吁王朝空虚衰弱的国力有所恢复。

不过这一世,不管他是不是一个自尊自强的君主,在面对大明朝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时候,他都不能不服软。

若是葡萄牙人的总督,支持他与大明朝的那些土司军队争夺缅北,那么他或许还能够强硬一点,拒绝大明朝的要求。

但是如今的这位葡萄牙驻沙廉的总督佩雷斯,却并没有一边倒地站在东吁王朝的这一边。

没有了葡萄牙沙廉总督府的枪炮弹药支持,没有了沙廉总督府的葡萄牙雇佣兵,东吁王他隆的军队,根本不是大明朝那些身经百战的云贵土司军队的对手。

如今,恰逢崇祯四年的正旦大朝会即将到来,这些有心在草原上筑城屯守,并向往着通过筑城控制新得牧场的蒙古部落首领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朝觐大明皇帝寻求帮助并获得封赏的绝好机会。

喀喇沁的昆都仑汗布尔哈图,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乌兰哈达山城不仅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里,给喀喇沁人提供了躲避的地方,而且还曾令后金国女真人的大军望而却步。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乌兰哈达山城的修建,来源于大明皇帝对喀喇沁部源源不断的援助。

眼下,对于吉仁泰、苏赫巴鲁等人来说,若是有了大明皇帝的一句话,他们就能够得到那些可以在塞北草原上快速筑城的神奇之物。

也因此,在打听明白了其中的诀窍之后,达拉特卫的指挥使吉仁泰、杭锦卫的指挥使苏赫巴鲁、乌拉特卫的指挥使色棱,从十月末开始,就挑选了草原上最好的马匹,分别向朔方镇守府和九原镇守府提出了派出使者参加正旦大朝的请求。

外藩来朝,对于大明朝的文官和武将们来说,都是一件称得上功绩的事情。

这一点,不管是在安远伯曹文诏那里,还是在刚从乌斯藏地区率部归来的九原镇守使刘肇基那里,都没能够免俗。

于是,这几个外藩蒙古部落指挥使的请求,很快就经过这两个镇守府以及河中巡抚衙门,上报到了理藩院与礼部。

理藩院与礼部对于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情,当然不会反对。

于是这些来自西北边缘地带的小部落使节,很快就获得了出席崇祯四年皇极殿正旦大朝会的资格。

除了这些来自外藩蒙古部落的使者以外,今年遣使来朝的前属国、新属国以及纯外邦的使节,比起上一年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谓的前属国,说的正是缅甸。

自从嘉靖朝的年间,缅北的阿瓦王朝瓦解,下缅甸的东吁王朝崛起之后,缅甸的统治者就再也没有来过大明朝贡。

这些东吁王朝的统治者们,不仅没有前来大明朝贡,而且还一再出兵北上,进犯大明朝的边境,幻想着从大明朝的西南版图上撕下一块肉来。

当然,东吁王朝这种蚍蜉撼大树的痴心妄想和作死行为,在历史上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