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八章 世爵世禄

二等子世爵,世禄年俸银三千两,实授永业田二百顷。

三等子世爵,世禄年俸银两千五百两,实授永业田二百顷。

一等男世爵,世禄年俸银两千两,实授永业田一百顷。

二等男世爵,世禄年俸银一千五百两,实授永业田一百顷。

三等男世爵,世禄年俸银一千两,实授永业田一百顷。

其中,三等男爵仅为终身爵,身死爵除。

当然,这一次并没有国公的爵位封出去。

虽然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并不想太祖朱元璋把世爵世禄看得那么重,但他也知道,这东西决不能封赏得太随意。

一旦封赏的太随意了,很快就会像原本明末历史上的情况那样,大量的伯爵侯爵公爵乃至王爵封出去,换来的却并不是忠诚感奋,而是一次又一次无耻的背叛。

而且世爵一定得与世禄相匹配,否则的话,这个爵位就只是好听而已,也不值钱。

就像大明草加封给文官中有功的大臣以这样那样的大夫荣衔,为什么没人在乎?

就是因为它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的东西,一方面它不能世袭,不能一劳永逸地传之子孙后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没有与这些荣誉相对应的利益。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崇祯皇帝在内阁与军机处几易其稿之后合奏上来的封赏奏折上面,写下了一个朱笔的准字。

除了李邦华与孙承宗按照之前英国公张惟贤的提议,分别被封为一等东胜侯和一等宁城伯以外,另有二十九位有功将领得封不同世爵:

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使马世龙,以其居庸关上率军御敌、击退建虏之功,封为二等武定伯,并赐宣府兴和口外土地三百顷为永业田。

同时,改宣府镇兴和口外的兴和堡为武定堡。

近卫军第二镇都统制使王辅,以其在紫荆关率军御敌、击退建虏之功,封为二等武兴伯,并赐阳和卫白羊口外土地三百顷为永业田。

与此同时,改阳和卫白羊口外的猫儿庄堡为武兴堡。

大同镇总兵官祖大寿,以其白登追击、进军归化、收复河套之功,封为三等武川伯,并赐归化城以北阴山北麓(哈剌兀纳山口)土地三百顷为永业田。

此地原是隋唐时候华夏版图上的武川郡,此时自然也改回了原来的名字。

五军营总兵官老将江应诏,以其居庸关抗击建虏之功,并录前功,封为三等武卫伯,并赐八里罕一带土地三百顷为永业田。

三千营总兵官王廷臣,以其在居庸关抗击建虏并复怀来、保安、怀安等地之功,封为三等武安伯,并赐得胜口外漠南土地三百顷为永业田。

山海镇总兵官赵率教,以其蓟镇边外抗敌之功以及进军归化、恢复河套之功,封为三等靖远伯,并赐河套之地西南都思图河北岸土地三百顷为永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