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旨意之中,先是褒奖了朝鲜国主李倧及其辅政诸臣的深明大义,表示了皇帝对于朝鲜君臣遵旨换约、重定边界的高度赞赏,然后又夸奖了一番朝鲜君臣如何如何知礼守礼、士林如何如何好学上进、民风如何如何忠孝淳朴等等,称其不愧有海东小中华之名。
最后的一点,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同意朝鲜君臣士林的请求,以明发圣旨的形式,诏令大明翰林院编修、理藩院出使朝鲜副使张溥为大明常驻朝鲜国使节,命其在朝鲜国都汉城,择地开设使馆作为常驻之地,同时赠送朝鲜大明翰林院、国子监新刻正版儒学典籍千五百册,以作张溥在朝鲜士林之中兴学教化之用。
同时,圣旨之中还升锦衣卫副千户乔启泰为锦衣卫千户,同时留任朝鲜,任为大明常驻朝鲜使馆的武官副使,一方面帮助朝鲜与东江镇及右路总兵府保持沟通联络,另一方面负责大明使节在朝鲜的安全事务。
当然了,这是明面上的职责,私底下,锦衣卫既然进入了朝鲜国都汉城,自然就不会再轻易地退出来,监视朝鲜君臣,搜罗各方情报,更是分内之事。
只是张溥这个人书生气太重,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便于让他参与或者插手。
与此相应的是,王德化除了带来大批量的儒学典籍之外,还带来了留给张溥作为大明朝鲜使馆建造以及开办新书院的钱款。
当然还有让张溥喜出望外的旨意,即允许他写信招募通道众人,一起在朝鲜开办书院讲学,招收门徒,为广大朝鲜士林弟子传道授业解惑。
对此,张溥自是又激动,又感恩。
让他激动的是,他的这番作为居然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圣旨恩准,这在大明朝的历史上可是头一遭啊,从此能够在这个自号小中华的朝鲜国中开山立派,成为一代宗师,想一想都令人兴奋!
让他感恩的是,皇帝竟然如此贴心,知道在异国他乡开办书院、传道授业不易,不仅给他提供身份、提供典籍、提供钱款,甚至允许他自行招募大明士林之中的同道中人,集体前来朝鲜办学讲学,这是多大的恩典啊!
张溥在激动和感恩之余,一边以首任驻朝使节的身份,向皇帝上表谢恩,另一边则以自己应社领袖的私人身份,给之前的同道中人大写信件,广邀士林好友前来朝鲜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