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移民东番其实并不容易,一来国人安土重迁,信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但凡有一点活路,都不愿离开祖先庐墓所在。
二来,东番岛,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此时福建沿海居民口中的大员,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虽然有大量宜耕土地,但毕竟从来未经开发,而且还有一些野人生番部落,移民过去并不太平。
但是人有旦夕祸福,事有机缘巧合。且说闽浙总督温体仁,一上任就下定决心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将来好再回到朝堂之上。但是天启七年七八月间的那次东南海啸,确确实实是给闽浙沿海十数个州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无数人家园被毁,流离失所,死了的浮尸江海之上,活着的涌进州府县城乞讨。
而且自古以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更加上彼时的闽浙沿海既缺医少药又正值炎热夏季。
因此,温体仁到任福州之后,很快就发现,闽浙沿海的灾情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不仅灾民遍地,而且疾疫流行,死了的不算,单算需要救济的闽浙两省灾民,怕不有上百万人。
温体仁知道自己和朝廷之上都低估了这次灾情的严重,但在朝堂之上,大话已经说出,此时也只由拿着有限的银子以工代赈,救济灾民了。
正当温体仁焦头烂额地督导闽浙两省沿海府县救灾的时候,福建巡抚熊文灿跟他报告了一个消息,此前一直接洽招抚闽东海寇郑芝龙的事情有了眉目。
温体仁一听之下心中暗喜,这真是瞌睡的时候送枕头,来的太是时候了。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没出意外,朝廷同意了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对郑芝龙的招降,而且封赏的规格还高于郑芝龙的预期,郑芝龙不仅做了福建的海防参将,而且郑家兄弟还当上了新设的东番卫指挥使等大小朝廷命官,可以名正言顺地占据东番岛了。
五月受抚之后,温体仁让熊文灿亲赴同安召见了郑芝龙,及其麾下的一种大小前海盗头子,不仅当众进行封赏,而且与郑芝龙、郑鸿逵及其亲兄弟郑之虎、郑之豹等亲信之人,很快商定了转移闽浙灾民、充实开发东番的赈灾战略,以及朝廷不派流官、郑家世镇东番的交换条件。
熊文灿将情况报告给温体仁,温体仁对转移闽浙灾民、充实开发东番非常赞同,能把所有的灾民都转移出去,不给自己添乱惹麻烦,这是他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而且也是皇帝圣旨批准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