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辽镇出手

这些人在军中享有的待遇最高,然而执行的任务却也最危险。

因此,凡是出现明军远哨夜不收的地方,必定都是辽东镇最可能要用兵,因而对敌人来说最为危险的地方。

但是察罕对此并没有放在心上,而且他对于辽东边墙附近诸部,比如库伦、奈曼等部,面对大明时的谨小慎微模样,也是万分鄙视。

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察罕来说,他绝对不会因为三座塔的周边曾经出现过明军的精锐哨骑夜不收,就放弃这条近道和到敖汉部的补给,而白白多走二百里路,多耽搁上一整个夜晚的时间。

而这一点,恰恰就注定了他的选择是一条不归路。

察罕是在三座塔西北六十里敖连河的源头处附近遭遇埋伏的。

且说陈仁锡从辽东镇左路统制官林茂春那里要了五千骑兵,同时将西出边墙救援喀喇沁诸部的情况快马报给鹿善继。

两天过后,经过鹿善继的同意之后,陈仁锡很快就率领着自己的监军标营两千和辽镇左路骑兵五千共计七千骑,各带辎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本就距离辽东边墙不远的义州城。

离开义州城一天之后,七千大军带着辎重,沿着大凌河逆行往西,从大定堡边门出了边墙。

辽东边墙最早修于明成祖永乐年间,主要是用于划定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地与东北蒙古、女真等部落之间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明成祖之后,为了防备兀良哈蒙古和女真各部的侵扰,辽东边墙不断加长,最终形成了一条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北至开原卫、长达一千七百余里的简易边墙。

当然,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除了辽西的这段边墙还存在以外,原本与辽北、辽东女真各部划分界限的边墙早就被建虏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