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密折之二

这样的情况,当然令状元出身的文震孟极为震惊,一向自诩为天下精锐的京营居然是这个样子,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然而即便神机营已经如此不堪,当他到了五军营这个以马步军与车营混编的京师主力军营地以后,更加震惊了。

左右马军营多是勋贵之家的纨绔子弟充任,前后步军营则看来了更像是乞丐队伍,至于中军车营则多是老弱病残,鼎盛时期编制十五万人的五军营,如今实有编制两万五千人,而且其中还不知道有多少冒名顶替的呢,即便如此当文震孟连发两天饷银之后,实际发出的军饷也只合得上一万八千人,另外七千人要么逃亡流失了,要么就是根本不存在。

三千营也是如此,这个在成祖时期编制三千,并以归化蒙古人为主的纯骑兵部队,也曾经是战力强劲的京营主力,鼎盛时期也人数曾经达到过七八万人,后来随着外来威胁的消长,三千营的编制也是忽多忽少,一度还曾更名为神枢营,如今三千营上报军机处备案的人数是两万人,而实际露面领饷的只有一万两千人,其中还多是老弱病残,这些原来以朵颜三卫内迁蒙古人为主的队伍,如今汉一点也看不出蒙古族朵颜部骑兵彪悍的样子。

就这样,文震孟带着锦衣卫和东厂押解饷银的随行人员,在京师三大营的驻地,先后驻守了半个月,到了登记领饷的最后期限,仍然有一万八千余人不见踪影。

京师三大营的坐营官当然也很尴尬,甚至也可以说有点害怕,毕竟如今的皇帝开始不好糊弄的,而且动不动就杀头抄家,过去高高在上的锦衣卫和东厂,也是说杀就杀、说抓就抓,将近六万人硬生生给清洗成不足四万人,另外两万人要么被杀头抄家,要么被抓了撵去挖煤开矿,当然了这所谓的两万人中也有大量的空饷存在,见不到人的也都是一律除名削籍,从此不再有粮饷俸禄了。

这次文震孟也是依着皇帝的意思,凡是逾期不来领饷的,一律除名削籍,从此不再发饷,至于坐营官以及各哨官把总的罪责,视情可不予追究。只是令文震孟这个状元公没有想到的是,逾期不来领饷的人居然如此之多,冒领空饷的额度居然如此之大,号称三十万的京师三大营,不久前报备军机处的实有员额是六万,而实地点验的人数,居然只有四万两千人。

震惊之余,做事认真、讲原则的文状元,根本不听三大营坐营官的解释,即便是英国公军机大臣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相继派人说和也没有用,根本不给京师勋贵武臣一点面子,限定的最后期限一过,立马提笔给皇帝上了密折,说明了实情。

对京营的情况,朱大明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太意外。而这也的确是整顿京营的一个契机,只是京营牵扯了太多勋贵武臣,轻易不能擅动,英国公张惟贤总督京师三大营,而成国公朱纯臣提督五军营,丰城侯李承祚提督三千营,新乐侯刘效祖与总兵朱国彦共掌神机营。

其中除了丰城侯李承祚涉魏党被抓以外,其他的都不能重处。尤其新乐侯刘效祖,他是崇祯皇帝生母刘氏的亲弟弟,也就是崇祯皇帝的亲舅舅,其子刘文炳后来继承了新乐侯的爵位,崇祯死后,刘文炳与巩永固受命护送崇祯皇帝的太子出城,结果失败,全家殉节而死。所以接到文震孟的密折之后,朱大明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把三千营的责任归咎于丰城侯李承祚,以勾结魏逆、欺君罔上、贪墨军饷之罪,将其抄家斩首,家人流放云南;将五军营、神机营的责任归咎于之前的监军内臣和坐营中官,共十二人,一律抄家斩首,并下旨申斥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和新乐侯刘效祖,一律罚俸一年。

对于文震孟密折里请示剩余饷银如何处置的问题,朱大明则在给文震孟的旨意中,令他用剩余的饷银重新招募一万八千人,从三大营选官训练三个月,然后以一万五千人充实三大营,再以三千人新建一个监军标营,由监军御史直领,免得监军御史说话没有分量。

与文震孟看到的情况大同小异,带着尚方剑的倪元璐、施邦曜,分别到达任所之后,也是采取逐营发饷、逐人发饷的办法,经过半个月的辛劳,终于摸清了宣府和蓟镇的情况,空饷的问题当然存在,但是要比京营好一点,空饷的额度都在两成左右,而这些空饷倒也不是纯粹贪污挥霍了,而是用来养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