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一句话,而引发这么广泛的关注,这让很多人,再一次领教了冯一平的影响力。
从这样的热度来讲,冯一平已经稳稳的跻身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商业领袖的行列。
所以,尽管公关部门对老板没和他们商量,就说出这样明显带有争议性的言论,意见不小,但在见到后续的发展时,依然忍不住有些兴奋。
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从此也随之升格了,他们已经是在为世界最顶级的商业领袖服务。
这让他们在研究公关策略时,也是一边头痛着,一边快乐着。
毫无意外的,冯一平的这番言论,也引起了白宫和财政部的注意。
作为小布什身边统揽经济全局的人,这些天,保尔森也一直在和小布什会面,今天恰好就有一次。
看到相关的通报后,本来一直听严肃小布什第一时间笑着说道,“汉克,你是不是应该要感谢冯?”
保尔森看了看具体的报道,最近不太笑得出来的他也挺高兴,“看起来,我们都应该要感谢他,”
按照原定的计划,保尔森将在3天后,也就是3月7号,在国家记者俱乐部,对记者们发表演讲,解释次贷的起因,以及目前的状况。
如果有可能,他也将探探大家的口风。
而再一周后的3月14号,小布什总统将应邀到纽约经济俱乐部,这个由美国工商金融业精英人士成立,可以说美国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公共论坛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他显然也要涉及到相关的问题。
救助,或者是不救助,作为美国的国家元首,他需要明确的表明自己的意见。
而冯一平在昨天发表的这番言论,无疑已经替他们探好了路。
从大众对冯一平言论的反应来看,他们近期显然不好明确表态会对华尔街提供救助。
但是,事态的发展,总是会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就在nextdoor的公关部门,准备启动攻关计划的时候,就在保尔森他们感觉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的时候,3月5号这一天开市后不久,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一个情况。
继昨天的下跌之后,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的股价,今天依然在缓慢和坚定的下跌!
不少人的心提了起来。
客观的说,美国人,真可以算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被领导的一群人。
他们当然也热爱自己的国家,他们同时热爱自由,他们还爱自己的财产。
从热爱程度来说,这三样是依次递增。
也就是,如果你动了他的财产,妨碍了他的自由,那时的他,肯定不会爱国。
而且他们还会有理由,一个不能保护民众的财产,还妨碍民众自由的国家,凭什么还想要我去热爱?
所以,一如冯一平所说,在他的“准备救助华尔街”的言论见报后,顿时马上批评声一片。
理性一点的批评是这样的,哈佛商学院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冯的出发点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市场参与者,揣测政府总是会介入救助一个垮掉的机构,那么这些市场参与者就不会对该机构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审查……这无疑不会有助于这些机构的发展和提高,”
不太理性的批评是这样的,福克斯新闻台在连线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美国汽车工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唐纳森时,对方说,“我们想知道,冯先生在发表这样言论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如果冒险失败,赔钱的时候,会有政府用纳税人的资金来救助,”
“那么,他们在冒险成功,大转特赚的时候,有没有让纳税人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等等,我查一查相关的资料,”他低下头做查找状,几秒种后就抬起来头,“我查到了,一次都没有!”
“这个其实也不用查的对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华尔街只会要我们的钱,从来不会给我们钱,”
“所以,最成功的创业者,同时还是全球知名的年轻学者,以及一向以虑问题周全出名的冯先生,为什么会发表这样有失偏颇的言论?”
“无论如何,我想,这一定会是华尔街的那些冒险者们,此时最高兴听到的言论了……”
因为不需要像在电视上一样直面摄像机,或者像是在报纸上要署名,在相对更自由的网络上,相关的评论无疑要更激烈一些。
“冯他是不是还没有倒过时差来,所以忘了他这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
“或许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很常见,但在奉行市场经济的美国,我们不存在让政府救市的这个选项。”
还有更加直接些的人身攻击,“由此可见,在关键问题上,硅谷那些总是标榜着鄙夷华尔街的富豪,其实和华尔街的那些蛀虫们,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冯,就是代表!”
当然,网络的自由,也体现在既然有踩冯一平的,那就会有顶冯一平的。
“先不论冯这番言论正确与否,相比其它那些被我们寄予厚望的富豪的表现,冯这至少算是针对目前的局面,拿出了具体的方案。”
“支持楼主!那些抨击冯的这个建议的人,面对目前的情况,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无论如何,这样的危机,总不可能靠用键盘骂人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