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峭壁边缘

而同样是一个商学院的学生就知道,就业,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多么重要。

如果只用一个数字来描述经济发展的状况,就业,会始终是数字第一位的那个,如果它是零,那么,无论后面的数字表现有多好,那都没有意义。

而现在,这个数字正越来越小……

保尔森此时已经不止一次的推算过,如果出现最坏的局面时,失业率会高达多少。

但他没有一次完整的推算完,总是在推算到失业率超过25的时候,他就停了下来——他有些不敢再推算下去。

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再推算下去,也没有意义,因为失业率只要达到25,那就是另一次大萧条。

而和80年前的那次不同的是,因为现在经济总量远超80年前,因此这次大萧条的威力,也将远超那一次,因而,后果将更严重,持续时间也将越长。

保尔森现在每天的感受,就像是看着美国经济背上长着一个大脓包,一直酸痒难耐,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破。

而他知道,那一定会破。

问题是,脓包自己还感觉良好——华尔街的所有机构,此时对外的表态空前一致:我们很好,我们好得很!

我们是由于次贷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整体而言,那些损失不值一提。

没有一家承认自己有问题。

除了他们不愿意玷污自己的名声,还因为,这些华尔街的负责人们,都明白一个残酷的道理:在这样的时候,谁承认自己又问题,那么,那个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进一步演化一下,也可以这样说,当华尔街的一家金融机构承认可能要死的时候,那它一定会死,而且只会死得更快。

因为,同行们不但不会再借钱给它续命,还会抢着瓜分它的资产。

也就是,现在的局面是这样,保尔森知道美国经济身上长了个或许今天,或许明天,或许后天会破的脓包。

而脓包却说,你多虑了,我们只是一个可爱的小疙瘩,过一阵子就会消失。

问题还在于,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美国经济身上长了个大脓包,比如国会山上的那些家伙。

这些天,保尔森不停的和国会里的一些领导会面,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最坏局面做准备,但国会山上的不少人,对此相当不以为然,因为,危机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选民。

另一方面,美国民众,也许意识到了这个大脓包,但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让它破,早点破。

大家巴不得早点看到华尔街的那些家伙倒霉。

甚至此时还有不少民众持这样一个观点,华尔街不缺钱,华尔街怎么可能会缺钱呢?

他们之所以说缺钱,是因为他们把钱都藏了起来而已。

所以,破吧,早点破吧!

但他们并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任由华尔街的那些机构垮台,华尔街那些令人不喜的家伙,自然相当于受到了惩罚,但那样一来,所有在华尔街有投资,或者买了华尔街债券的人,都将蒙受损失。

如果任由华尔街崩溃,那么,整个美国的所有人,都将面临世界末日一般的状况。

…………

在这样的时刻,大部分美国民众,除了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相关负责人,到时一定会从帽子里变出一只兔子来,化解被各路专家渲染的危机,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经济界的知名人物。

股神巴菲特保持沉默,但他致股东的信中的一些片段,被人披露出来。

他在邮件中感慨的说,房价下跌,导致大量愚不可及的错误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哪些人不穿裤子就下水了,对于美国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我此时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民众寻求安慰不成,反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再看比尔盖茨,这位美国首富,此时重点想对大家表达的是,“我们的基金会,在减少非洲疟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很多人此时非常期待,他也常常疟疾的滋味——这个时候,你能先关心关心我们自己国家的民众的疾苦吗?

硅谷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很高调。

比尔盖茨的另一个老对头,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跳出来,“为什么我们的股价会跌?这完全没道理!”

“我们的基本面非常好,我们的各项数据也非常好,我们的股价应该是上涨而不是下跌……”

就算是你甲骨文的股价会上涨,那又如何呢?你难道还以为,普通民众,此时还有闲钱来买你的股票吗?

原来这样的时候,这些家伙,都靠不上。

在这样的时候,还是有媒体代表美国民众,找上了冯一平。

那是在洛杉矶沿海一个花香四溢的餐厅里,那是他旗下的高档餐饮品牌满庭芳,在美国的第二家店。

面对记者的询问,冯一平面色凝重,“我知道,我说出这话后,肯定会被广泛批评,但我还是想说,从现在开始,就准备好对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吧!”

顿时,舆论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