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成功的一半

其数量之多,期待之强,让这些人此时连假装大度都难。

而偏偏这个时候,还没谁好正面和特斯拉刚一下,那些明星,他们可以不在乎,但那一个个大佬,他们得在乎。

他们以前是有投资,但他们投资的项目多了,但像这样亲自亮相支持的项目,却屈指可数。

而这么多大佬一同亮相支持的项目,有且仅有这一个。

主要的质疑方偃旗息鼓,更多的人对特斯拉的热情一飞冲天,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媒体高价收购相关的照片、视频,到了这个份上,显然大家都想一睹庐山真面目。

到二十五号,福克斯新闻台,终于公布了一张像素非常渣,拍摄水平更渣的照片,那照片,看起来有些重影,但谁都看得出,那是一款流线型的轿跑车。

但这样的照片,更是让人心痒痒。

得益于网络的发达,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这两天对此也多有报道,施瓦辛格州长的那句话,被引用得最多,“汽车界的iphone来了!”

国内的同样在热议这个问题之余,还有一些非常有我们特色的新闻,至少有三个省市表示,特斯拉有和他们接洽,商讨国产化事宜……

9月26号,晴。

特斯拉门口,一早就围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长枪短炮聚在一起,好像一堵凹凸不平的墙一样。

9点半,随着安保人员的就位,由一辆集装箱货车打头,几十辆浑身斑马纹的路试车浩浩荡荡的驶出来,记者们一边骂娘,“怎么做了这么多伪装?”因为车队中的有些车,明显不是流线型,一边迫不及待的按下快门。

车队驶离园区门口,马上兵分几路,它们中有的就在美国路试,有些,要到欧洲,还有一个团队,目的地是中国。

特斯拉楼上,马斯克兴奋的说,“我们已经成功了!”

此时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热度,这自然是是很好的开始,因此可以说至少是成功了一半。

冯一平笑着拿出手机,贝佐斯的声音传出来,“冯,特斯拉还需要筹资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开心就有人愁。

这两天,继1月份发布的苹果iphone在各种媒体霸屏之后,硅谷又出了一款迅速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产品,这次还是一个大件,汽车。

特斯拉自成立伊始,就一直比较注重宣传——这也是对冯一平互联网营销的实践,加上自家社交网络的便利,效果还是很不错。

尤其是有冯一平和马斯克两位成功的创业者作为创始人,这就很抓人眼球,之后,美国一系列高科技大佬的投资,从谷歌的两位,到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当然,所遭到的诟病同样不少,最多的质疑,就是这样一群汽车业的门外汉聚在一起,却喊出了要改变传统汽车业格局的话来。

而在普遍的观念中,汽车业,尽管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但说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不为过。

自汽车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现今国际上留存的知名汽车集团,无一不是底蕴深厚更兼实力出众。

这不但是一个技术要求高,而且投入也高的行业,几个门外汗聚到一起说出这样的话,确实会让有些人觉得,好像有些不太靠谱的感觉。

毕竟就连iphone发布之后,包括很多权威的业内人士在内,都对iphone并不看好,何况是这个宣传了好些年,但却一直没有对外披露什么太具体成果的特斯拉。

话说,如果不是因为冯一平的名望,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那么多巨头入股,高调的特斯拉,怕是早就被世人当成了笑话。

当然,在对特斯拉的质疑中,传统的汽车厂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不但有人跳出来,对特斯拉的环保、颠覆性提出质疑。

今年一月份的北美车展上,无论欧美还是亚洲的汽车生产商,被问到特斯拉的问题时,无一例外的都表示了对特斯拉的轻视,纷纷表示,“虽然我们欢迎颠覆者,但综合考虑,如果真有能颠覆我们这个行业的公司存在,那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就20号,还有底特律的高管,在上节目的时候说,“他们最终会发现,把一堆笔记本用的锂电池装到一台汽车上,那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主意,”

“如果只用一堆电池取代发动机,就叫做对现有汽车行业的颠覆,那我想,一定是他们对颠覆这个词的理解,和我们大家不在一个维度上,”

“我们先不说颠覆,让一个团队,从无到有的研发出一款受欢迎的燃油车,也绝对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轻松简单,”……

对于这样的质疑,或者可以说抹黑,特斯拉并没有去针对,只是按部就班的发布一些可以披露的信息。

但从21号开始,从特斯拉facebook上传出的那些消息,尤其是照片,迅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