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三天的时间过去了,万千才子齐聚京城,等待即将开始的会试。
会试便是进士试,二甲与三甲进士,都将在此次考试中产生。
至于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一甲头名,实际上不是从这里来的。
会试的前一百名,将允许进入金銮殿,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
殿试前三,才是状元、榜眼、探花,会试第一如果不能被皇帝选中,则会成为二甲第一。
王旭出身扬州,乃是扬州解元,按照惯例,最差也是二甲进士。
不过,他对能否进入殿试前三,其实并不抱希望。
会试是大臣主持的,殿试则是皇帝。
如果你不讨皇帝喜欢,皇帝不会点你为殿试前三,恰巧,出身朱党的王旭,就是这么个不讨喜的人。
所以,王旭知道自己这次,肯定无缘殿试前三,不为别的,只为点他为殿试前三,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毕竟,他不是顶级世家出身,算不得朱党的接班人。
朱党不会为了他让出利益,像皇帝妥协,换取高抬贵手,而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皇帝又怎么会平白无故,为朱党增加有生力量。
王旭的目标很简单,二甲进士足以,他又不入朝为官,一甲、二甲、三甲的名头对他无用。
对想做官的人来说,一甲第一的状元,直接授予六品官职,赐翰林院编修一职,熬上三年外放出去便是五品知府。
一甲第二的榜眼,一甲第三的探花,则直接授予从六品官职,就比二甲强一些,这才是那些读书做官的人看中的。
王旭不求做官,别说二甲进士,就是三甲的同进士,对他而言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进士之后的大儒,是天道、孔庙、士林,百姓,四方认可才能成就的,与王朝关系不大。
到了进士这个层次,严格来说只要你无欲无求,朝廷已经不能拿你怎么样了。
君不见,许多进士中了之后,便归隐山林辞官不做,皇帝请人家出山都不来。
这不是狂妄,而是读书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有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资本。
王旭现在需要的就是猥琐发育,积累名望,官场上的破事与皇子间的夺嫡,还是让那些醉心权利的人去吧。
他宁愿做个闲云野鹤,朝游北海暮苍梧,也不想给人当狗。
薛成文所求,严格说应该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求老爷子出手,将他从礼部抬出去,升一级到户部去做郎中。
第二件事,才是请他参谋,加入某位皇子的阵营,搏一搏从龙之功。
王旭理清头绪,却久久难言,不知该从何说起。
明面上看,有朱党支持的三皇子胜算最大,毕竟眼下的世家力量,已经压过了皇权,就连圣上也要对世家妥协。
其次,圣上支持的八皇子,与寒门支持的五皇子旗鼓相当,二者难分伯仲。
八皇子有圣上支持,却没有两党的助力,五皇子有寒门支持,却不得圣心,不受宠爱,比较起来半斤对八两。
从眼下来看,说谁的胜算更多,还为之过早。
至于薛牧山钟意的六皇子,目前更是无法对三位皇子构成威胁,胜算应该是最小的。
只不过,太子之争才刚刚开始,就算诸葛亮来了,也不敢在此时下结论。
王旭对此唯有三缄其口,生怕指出一条错路,让薛成文踏上不归路。
毕竟,薛家对他是有恩的,他可不想因为这事伤了两家和气。
“大伯,恕我直言,目前夺嫡之争才刚刚开始,下场还为时过早啊。”王旭并不认同薛成文的能力,同样也不认为,此时是下场的好机会。
薛成文跟老爷子不同,老爷子怎么说也是内阁选辅。
就算下场支持六皇子,赌输了,告老还乡也就到头了,怎么说都有回旋的余地。
薛成文不一样,他要是输了,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保不准连后辈的前途都要搭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身份与地位不同。
老爷子是一品大员,不管日后哪个皇子登基,哪怕为了安抚人心,也不会对老爷子逼迫太甚。
薛成文有什么,小蚂蚱一个,看不清自己的身份就要下场,说死可就是真死了。
“你真是这么想的?”
听到王旭的说法,薛成文脸色颇冷,仿佛并不相信他的说辞,更倾向于王旭不想帮忙,这些不过是借口而已。
王旭察言观色,哪能不知道薛成文的想法,苦笑道:“大伯,当今圣上还年轻,跟您差不多大,谁是太子真的重要吗?”
太子重要,更重要的却是一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