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薛牧山归来

无色的宝石很多人见过,这么透明,近乎毫无杂质的,却连听都没有听过。

一问价格,同样的珠子,只比浙江珍珠稍贵,在场的人又不差钱,不买还等什么。

水晶珠在廖家手上,算是玩出了花样。

除了水晶手串以外,廖家还将水晶珠做成了耳环,戒指,朱钗,乃至于钱袋上的纽扣。

有钱人的腰带上,都喜欢戴着钱袋,钱袋有用金丝的,有用丝绸的,捆袋子的绳子两头,还用玉石作为挂衬,让钱袋的绳子可以自然向下,顺着钱袋往两边走。

钱袋除了放钱以外,还有装饰的作用。

常言道君子佩玉,玉与君子挂钩,没有功名的人不可佩戴,你有钱没功名,也不能在身上挂玉佩,只能挂金牌状的平安福,或者钱袋作为装饰。

金牌太俗,反而没有钱袋通俗易懂,身上挂着个钱袋,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有钱人,效果就跟现代人脖子上的金链子一样。

慢慢的,水晶珠的花样多了,用途自然也就多了。

王旭还听人说,有位打算去北地参军的秀才,花大价钱从别人手上,买走了一颗水晶珠,据说要镶嵌在剑柄上。

短短两天,廖家手上的水晶珠,就以一千两的价格,被蜂拥而至的人抢购一空。

这还不算完,很多买不到水晶珠的人,连廖家的门都给堵住了,询问水晶珠哪里还有得卖。

廖家挡不住,只能跟大家说这些水晶珠,是从王家流出来的。

面对争相求购的众人,王旭没有卖出任何一颗,反而放出风去,说以后的溧阳县,只有廖家一家能卖水晶珠,每月一百颗。

廖家感恩戴德,恨不得将王旭当成祖宗供起来。

同样,王旭也借着这股风,开始挑选在其他府县,有势力,有实力的当地豪门合作。

一府选一家代理商,每月供应三百颗水晶珠。

一县选一家代理商,每月供应一百颗水晶珠。

扬州三十六府,王旭忍着忍着,还是忍不住放出了两万颗。

不是他控制不住自己,而是大家抢着送钱,为了多拿份额都要打起来了,实在拒绝不了大家的热情。

回过头来,清醒了一些,王旭才陷入苦恼。

钱太多了,水晶珠五百两一颗,一个月出货两万颗,算起来就是一千万两。

一年下来,就是一亿两千万两,这个钱多的有点烧手。

就在王旭琢么着,是不是有钱也不赚,宁可少赚点,也不能树大遮风的时候,薛牧山从江南回来了,并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

盒子里的水晶珠,一颗就有葡萄大。

这品相,这色泽,掌柜的自认为,五百两一颗入手,绝对稳赚。

唯一忧虑的,反而是王旭这边的产量,要是只有十颗,恐怕也算不上大生意。

“王少爷,不知道这样的水晶珠,你那里能提供多少?”佟掌柜小心发问。

王旭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晃了晃:“一个月,一百颗!”

他打算一个月,放出一万颗水晶珠,一年放出十二万,营业额六千万白银上下。

但是这些水晶珠,不能都交给佟掌柜去做,因为扬州之地有三十六府,县乡无数,除了各府被定为三百颗供货量以外,县城最多能轮到百颗。

只有这样,才能利益均沾,将玻璃珠生意做的跟珍珠一样,长久的经营下去。

每一县,每一府,他都会寻找一位代理商。

眼下时机还不成熟,等到时机成熟之后,王旭还会将每月的产量,从一万提升到十万,业务范围概括九州,乃至南疆之地,极北之地,也不是不可以。

那时,一年下来,王家的净收入就有数亿两白银,放眼天下,也是有名有姓的豪商。

到了那个时候,不只是玻璃珠,玻璃杯,玻璃壶,玻璃灯,玻璃镜也可以相继推出。

王旭有多大声望,就可以堆积出多大家业,二者相辅相成,化为他撬动世界的杠杆。

现在,不过是万里之行的一小步,他还没用力呢。

“一百颗!”

佟掌柜惊喜之余,又有点不甘心。

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数量太少了,一串水晶手链就要十二颗水晶珠,一百颗水晶珠,满打满算也不过八串零四颗富余。

六千两一串的水晶手链,就算卖一万两,溧阳县能买得起的也大有人在,根本不够分啊。

是的,成本价六千两的水晶手链,佟掌柜已经决定定价一万两了。

王旭要赚钱,他也不可能赔本吆喝,更何况,水晶手链本身就是好东西。

“王少爷,不知道这水晶珠,到底是怎么来的?”想完了价格问题,佟掌柜又想到了来历上。

浙江府的珍珠,号称出自百年老贝,不管是外敷还是内服,都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价格自然就会不菲。

如果水晶珠的来历普通,说不得,就得给加点作料,让水晶珠的来历更传神些。

“这些水晶珠,是从矿山内挖出来的,乃是一种天然宝石,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打磨成这个样子。因此,受到产量的限制,每月的成品少之又少,能出现在市面上的就更少了。”

王旭没说玻璃是制造出来的,而是将它渲染成了天然宝石,以此来衬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