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孙权决定,还是先暂时按兵不动。
首先,兖州的曹操到底想干什么,还并不清楚,曹操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与其去配合荆州刘表的行动,还不如趁着别人无暇顾及他,偷偷的发展壮大。在曹操没有明确动向之时,孙权实在没必要主动去蹚浑水。
其次,如何说服管亥不去攻打北海,转去攻打曹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管亥可不傻,青州黄巾也不是孙权手上的兵。
再次,如果曹操没有任何动向,老老实实的呆在兖州大本营,孙权也不认为这支青州黄巾能在曹操手上占到便宜。唯有曹操带兵离开,后方空虚,青州黄巾才能有机可乘!
于是,孙权一边关注荆州战场,一边留意兖州暗流,一边跟随管亥的青州黄巾军,前往北海,凭借青州黄巾的人数优势,成功的把北海牢牢包围。
第一天,孔融派大将出战应敌,管亥亲自下场,把对方击退,自此,北海大门紧闭,无论城外如何折腾,北海郡内都再没有人打开城门,外出迎战。对此,管亥也乐见其成,他的目的本来就是包围北海,能不打,谁又愿意打仗呢。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青州黄巾先没有耐心呢,还是北海城内的孔融先坚持不住。
结果,让孙权跟管亥都无比意外的是,只在第二天,北海城内竟然就送出了孔融的休战书,北海愿意用粮食换取青州黄巾退兵。这让孙权非常傻眼,堂堂名士孔融,这么容易就怂了?
没错,北海这里还真是改变世界的关键之地。
早在一开始,孙权就给管亥分析过,北海的北边是公孙瓒的地盘,南边是陶谦的地盘,北海处于两大诸侯当中的缓冲带,位置很尴尬,之所以没人打它,完全是因为孔融的名声,加上孔融也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只要他不主动去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冒着背骂名的风险主动来惹他。
从这个角度看,背后没有任何大诸侯支持,没有敌人同样也没有盟友的北海,确实是青州黄巾的好目标。而孙权之所以会对北海之战如此关注,是因为此役会跟刘备,会跟关羽,会跟太史慈有关联。
但事实上,北海之役,真的只跟刘备,只跟太史慈有关吗?别忘了,这一站的另一个主角,可是青州黄巾!
试想一下,一旦管亥率领青州黄巾,真的打败了孔融,拿下了北海,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派兵前来救援的刘备的失败,这意味着青州黄巾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同样,这也意味着未来曹操很难再有机会能收编青州黄巾了!
我的天,未来三国鼎立当中的魏蜀两国,都可能在这里或直接或间接的遭受重大损失。曹操没了青州军,还能够顺利崛起吗?至于刘备,要是此役把关羽给赔掉的话,他还能有屡败屡战的底气吗?
表面上看,孙权好像是出于怜悯,想给青州黄巾一个根据地,以供这近百万无家可归的可怜人生存。可实际上呢,孙权却是早早就开始算计起他未来最大的两位强敌了。
如果说,孙权最早的目的只是想提前拉拢太史慈,顺便验证一下新牌局的话,那么现在,孙权已经盯上了关羽!关羽哪怕是万人敌,在这个刘备根本就没几个兵的大前期,孙权只要设计妥当,围点打援,哪怕用人头堆,都能把关羽给堆死!
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来自敌人的暗害,而是一个跟你毫无恩怨的人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