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听到这话,貂蝉明白,一切都完了,史子妙显然已经知道了一切,她连任何辩解的余地都没有。
“师尊,对不起。”貂蝉瞬间跪在地上,把头深深的埋着。
史子妙缓缓上前,走到了貂蝉旁边,就在貂蝉无比紧张之时,一只温暖的手却是抚摸上了她的头顶,
“为什么要道歉,你又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史子妙缓缓说道。
貂蝉:“可是!”
“我并不是在安慰你。”史子妙打断貂蝉的话,“貂蝉,你的资质在门内算不上起眼,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弟子不解。”貂蝉低头回道,她现在根本不敢乱想。
“你已经猜到了。相信也是同样的原因,孙权才会找上你吧。你这样的性情,在乱世当中,太过吃亏。”史子妙轻轻摸了摸貂蝉的头,“不过,我并不希望你改变。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保持初心吧。”
“师尊。”貂蝉缓缓抬头,望向史子妙,眼眸中已经布满了泪光,擦了擦眼睛,貂蝉主动把手中的信件奉上。
史子妙虽然没睁眼,但仿佛看到了貂蝉矛盾的心境,轻笑道,
“他不是同意让你打开看吗,也不算背信吧。”
被看穿心思的貂蝉脸一红,重新把头埋了下去。
史子妙知道貂蝉重信义,没有勉强她,主动接过信件,睁开那双平时从不会轻易使用的锐眼,仔细阅读起了当中的内容。看完之后,史子妙迟迟没有闭上眼睛,良久,感叹出声,
“要是早几年,我能把他带回静斋培养,那该多好。”
埋着头的貂蝉脸色一变,纵观天下,能被史子妙欣赏的人才简直凤毛麟角,更何况还是史子妙主动想收徒的人物。如果被人知道史子妙此刻的评价,绝对比那什么南孙权北甄宓之类含金量高得多。不过,史子妙绝不会自大到认为由她来教导孙权,一定能把孙权教得比现在更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史子妙认为孙权已经走上了邪路。
正是貂蝉这种大义为先的性格,孙权才找上的她,貂蝉绝不会行小人之事,她不会偷看孙权的信,更不会假装答应,然后故意不送到。
“你是清楚,从柴桑这里到襄阳的路途上,必然有重重危机,江东军补给的路线已被切断,唯有我凭借慈航静斋弟子的身份,才能轻易通过。你这是在利用我!”貂蝉直接道出孙权的用意。
“没错。”孙权坦然承认,“我甚至可以告诉你,我这封信是劝我大哥退兵的。如果没人劝阻,以我大哥的性格,他必然选择冒死一战,你愿意看到这种两败俱伤的结果吗?”
貂蝉眉头一皱,显得有些不解,
“我虽然不懂兵法,但也清楚局势,江东军现在补给被断,同样代表退路已断。孙策现在想回江东,不仅要面对襄阳军的追击,还要面对江夏黄祖,跟已经自立的庐江等地军队的拦截阻挠,他回江东的难度,甚至比一鼓作气攻下襄阳的难度还大。与其成为瓮中之鳖,还不如冒死一战,你这封劝阻信,真的会有用吗?还是说,你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劝阻信?”貂蝉怀疑的看着孙权。貂蝉了解孙权,孙权这人,鬼点子很多,或许他也重感情,但这绝不代表他就不会骗你。
面对貂蝉的怀疑,孙权只是耸了耸肩,
“你要是不相信,大可拆开来看,我不介意的。”
貂蝉眼中闪过一丝恼怒,孙权要是真有诚意,完全可以主动拆开给她看呀,孙权明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还故意说这种话,这不是气人是什么!
深吸一口气,貂蝉也知道,如果孙权真的有所准备,那她就算拆开了信件,也看不穿孙权的真意,这信件背后一定会隐藏了什么外人看不懂的信息。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一开始,无关信件的内容,貂蝉到底该不该帮孙权送这一封信。
“我应该已经不欠你什么了吧。”貂蝉开口。
“这次是我欠你人情。”孙权回道。
貂蝉瞥了孙权一眼,
“你我现在的立场,我并不希望我们还有太多纠葛。”
“正是因为这种立场,人情才更有意义,不是吗?”孙权反问道。貂蝉眼神一凝,孙权的意思,摆明了未来局面会颠倒,她也有要央求孙权的时候。江东军尝此大败,主心骨孙坚又失踪,真的还能东山再起吗?孙权哪里来的自信?
虽然理智上这么想,可不知为何,貂蝉总感觉孙权不是在说笑。而且,哪怕这次她不帮孙权,孙权真的就找不到其他人送信了吗?从这个角度看,能赚取孙权一次人情的貂蝉,并没有吃亏。
想到这里,貂蝉心里已经有了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