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孤山

幽冥通宝 人面鲎 3435 字 10个月前

我从其他人手里收拢了钢索和钢钉,之后围着山体逛了一圈,盘算了一下攀爬的路线。

太阳已经没入西山了,夕阳余晖已不再,但天色也还没彻底黑透。

趁着还有点光亮,我也就没耽搁,纵身跳上一颗石牙,开始攀山。

黄玉忠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我顺着山体徒手上爬的过程中,就明显感觉到很多石头存在轻微松动的迹象。

这样的石头,我一个人踩没关系,可如果每个人上山的时候都踩上一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踩踏。

期间我试着在石壁上打钢钉,没想到所有的石头都很脆弱,石就跟压缩饼干似的,一凿子凿下去就开始龟裂,崩出碎末,一直到钉子打进十厘米的深度,才能触及到坚硬的岩部分。

真是无法想象,石头都已经这么脆弱了,这座山竟还能屹立不倒。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不在石面上打钢钉,转而查看了一下那些长在山壁上的植被。

我也不知道那些树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弯弯曲曲的,乍看有点像泰山上的迎客松,但你要是凑近了观察,就发现树皮的颜色和纹路和白蜡杨差不多。

从山壁上生出来的树干都极为结实,而且这些树的根系非常发达,也足够壮,两三个人吊上面,也不会将树干折断,更不会将它们连根拔出来。

当然,像老左那种体重的人,两三个就足够把树干折断了。

我放弃了在山壁上凿钢钉的想法,直接将钢索固定在树干根部,并朝山下的人喊话,让他们顺着钢索往上爬,一次只上一个人,等前面的人登顶了,后面的人再接着上。

就这么着,我一边套钢索,一边往上爬,等我抵达山巅的时候,天穹已经彻底变成了墨色。

今天本来是个大晴天,可在这个地方却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也看不到天上有没有云,抬头望去,尽是无边的漆黑。

在我抵达山顶二十分钟以后,李淮山也上来了,然后是刘尚昂、黄玉忠、梁厚载,老左最后一个上来,在他上山的时候,还因为身子太重,把沿路的几块石头给踩踏了。

很多人看不到老左那边是什么情况,只听到有碎石垮塌的声音就紧张得要死,生怕老左失足坠山。

说真的,干我们这行的经常要攀山下地,老左那体格还真有点不适宜。

一直到梁厚载搭了把手将老左拉上山巅,我才安心观察山顶上的个中光景。

不同于光秃秃的山壁,面积只有不到百平米的山头上长满了花草,在山头的南侧,还长着一片不算密集的小树。

这完全不合常理,正常来说,山顶上因为缺少水资源,土壤也更为贫瘠,植被应该比山体的其他区域稀疏才对。

而且这些花草树木看似可人,却时时散发着一股浓浓死气,原本干净如洗的山巅上,也像是笼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雾瘴。

老左来到我身旁,问:“还没找到入口?”

“刚开始找。”我随口应了一句。

这时李淮山又插上了嘴:“是不是先休息一下,又是赶山又是爬山的,哥几个体能都快耗得差不多了。”

因为我比常人更难感觉到疲劳,所以常常忘了落营休息,需要李淮山他们时不时提醒我一下。

我转头看了老左一眼,老左冲我笑笑:“确实累了。”

“那就就地扎营吧。”

我简短地撂下这么一句,李淮山他们去扎营,而我则独自一人在山顶逛游起来。

从我爸给我的那张贺卡上看,泥瓦镇的入口应该就在这座山头上,但我目前也不能确定那个所谓的入口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势存在的,是个暗门,还是个地洞,这都说不准。

每踏一步我都比较小心,因为山巅上的草比较高,必须时不时将它们扒开看看,以防草下藏着暗洞。

当我顺着山缘一直走,快走到小树林跟前的时候,隐约看到身后的一片小土包上泛着比较亮的光泽。

刚才怎么没看到这片光泽?

我心里疑,特意回头朝土包上张望一眼,又抬头看了看天。

天上确实没有月亮,李淮山他们也还没来得及点燃篝火,只有黄玉忠开了一盏探照灯,但灯光并没有照到土丘上。

既然没有光线折射,那道光泽是怎么来的?

我不敢大意,立即凝练出一口念力,手伸进口袋攥住梼牙,慢慢挪着脚,朝土包贴了过去。

老左他们感应到我的念力,全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十分警惕地朝我这边观望。

刚才他们搭帐篷的噪音一下子消失无踪,山巅上变得异常安静,如今只能听到脚掌和野草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一直凑到了土包前,我才发现在土包侧面压着一道四四方方的暗门,由于门前的两簇野草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出现了严重弯折,才让暗门的一角露了出来。

刚才我一直围着山巅边缘转悠,还没来得及仔细查看这个土包。

暗门的门板像是用打过蜡的大理石板打造出来的,上面刻着日月星辰,但可能是由于年久的缘故,刻痕算不上特别清楚,门板表面此时反射出一抹很柔的珍珠色,这本应是月亮的反光,可在这无边黑暗的夜空中,并没有出现月亮啊。

我不禁再次抬头望向了夜空,并闭上了左眼,乍看之下,天空中确实没有月亮,可在山巅上,却又笼着一层很弱的光。

这就是月光。

月亮确实是挂在夜空中的,只不过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干扰了我们的感官,让我们无法从夜穹中看到月亮的颜色。

老左压低脚步凑了过来,蹲在我身旁看了看斜压在土包上的暗门,接下来他的反应和我一样,也是抬头望了眼夜穹。

我当时也没多余的心思和老左闲聊,只是俯下身子,仔细嗅了嗅暗门上的味道。

从那股略显厚重的清香气息来判断,这道门,应该产自东汉,但由于门板上还沾了一点草腥味,对我造成了轻微的杆套,让我很难判断出它具体产自东汉的哪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