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被抽走以后,施术者会在甲胄上打入青铜钩,勾住他们的颅骨、肩胛和骶骨,强行让他们的身子保持直立,这些人被催化成尸以后,无法像普通邪尸一样站立行走,只能四肢着地快速地爬行,加上它们的脑袋上带有尖盔,股后都带有一条类似于尾巴的钩爪,看上去就像是匍匐在地上的木狐一样。
这种邪尸身上的尸气不重,但由于周身甲胄都是用阴沉木打造,加之用融合了朱砂的青铜做内铆,阴沉木和朱砂都可以用来施术,也能用来抵御术法,所以,除非动用大念力,否则根本无法用普通的术法镇住这些木狐。
左有道不知道木狐身上的玄机,纵身就要跳进洞口,我赶紧伸手将他拉住:“老左,咱们得动用一下你的阴阳大阵了。”
左有道一愣:“底下的邪尸,好像不算太难对付吧。”
我说:“木狐身上的尸气虽说不重,但它们身上甲胄都是用阴沉木和朱砂铜打造的,一般的术法怕是压不住它们。”
左有道没有半点犹豫,立即凝练念力准备施术,我也拿出幽冥通宝,刚刚从上面抽出阴气,就听地底深处又传来了闪电的炸响。
那声音一出现,下层的木狐就像是被什么刺激到了一样,立即躁动起来。
当时我就看到有七八十只木狐发了疯似地朝洞口这边猛冲。
阴阳大阵威力巨大,但施展起来实在太浪费时间,眼看木狐马上就要冲出来了,我和左有道几乎是同时放弃了布阵的打算,他那边已是长剑出鞘,我也攥紧拳头,摆开了架势。
下一个瞬间,一只木狐在洞口的正下方纵身而起,快速跳出了洞口。
我看准时机,以及摧骨手打在了它的头盔上,震劲一出,阴沉木做的头盔没什么闪失,可木狐的脑壳却被震了个稀碎。
本来在我的预想中,木狐应该轻飘飘地飞出去,可接下来的一幕却出乎我的预料。
只有被我击中的脑袋飞了出去,木狐那沉重的身子,则落回了洞中。
我看了左有道一眼,他掂了掂青钢剑,冲我笑了笑。
不用想也知道,就在刚刚,左有道几乎和我同时出手,我打碎了木狐的脑壳,他也是手起剑落,瞬息间让木狐身首分离。
习惯了和李淮山、黄玉忠那样的队友一起行动,刚才看到木狐的时候,我首先想的是如何一边孤军奋战,一边保护身边的人。直到看到左有道脸上的笑容,我才恍然回过味儿来,此刻站在我身边的人,根本就不需要我来保护。
地底的炸响已经消失了两三秒钟,可狐室里的木狐却有愈发疯狂的迹象,第一只木狐被杀,后面接连有四五只木狐跳出来,我和左有道必须聚精会神,才能防止它们冲出来,而且随着时间的快速推移,聚拢在洞口下方的木狐已变得越来越多。
所谓的半袖袍,其实就是一种袖口长度只到手肘的长袍,以前这种形式特殊的袍也叫断袖袍,后来因为断袖之癖这个词的出现,才将断袖改成了半袖。
半袖袍、灼须火脑、一手拢怨一手指旱,便是旱地仙人最典型的造型。
而历史上的第一尊旱地仙人,恰恰就是鲁班设计出来的。
为了说明旱地仙人究竟是什么,我特地到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出乎预料的是,竟真的查到了一些东西。
网上的资料很多其实是不可考的,我只说我找到的那段资料说了些什么事儿。
传说鲁班曾在制造过一种木鸢,能在天上连飞三日不落,有一日鲁班的父亲坐着木鸢从吴国上空飞过,当地人看到以后以为是妖物,就将木鸢砸了下来,还把鲁班的父亲给乱棍打死了,鲁班听说这事儿以后气急攻心,便刻了一尊木仙人,让仙人手指吴地,吴国大旱,接连三年颗粒无收,吴人惧怕鲁班的厉害,便差人以重礼馈赠,并为鲁班的父亲举行了葬礼,鲁班这才砍掉仙人的手掌,又施法祈雨,立刻便有大雨降入吴国境内,解除旱情。
像这样的故事,十有八九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不过故事中的木仙人,在鲁班书上确实有详细的记载。
鲁班做旱地仙人,可不是为了让哪个国家陷入大旱,而是为了解除洪涝,鲁班书上说,制作木仙人的时候,要在仙人像中放置一颗“心眼石”,只要这种石头一放进去,仙人就活了,它会的手指指向哪里,哪里就会火势冲天,届时,火蒸水势,便能缓解涝情,所以鲁班才将其起名为“旱地仙”。
只不过鲁班书中有很多东西只是类似于随笔一样的存在,记述并不详细,比如在写到旱地仙人的时候,鲁班就没有写明心眼石究竟是什么东西。
鲁班书上有想尽记载的东西都很少为人知,更何况是这种随笔带过的东西?
为什么在许瞎子建造的地宫里,会出现旱地仙人?
左有道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你认得上面的刻像?”
“是旱地仙人,”我说:“许瞎子既然能将它的样子完整的还原出来,就说明这家伙十有八九也看过鲁班书的上半部。”
说话间,我端起手电,朝着远处的石柱打过光去,就见在那根石柱的顶端,也有一块巴掌大的暗斑。
不用我开口,左有道立即明白我要干什么,他快速凑了上去,用剑柄敲几下暗斑的边缘,朱砂碎落,石柱上又出现了一个旱地仙人像。
只不过两尊仙人像指出的方向完全不同。
之后我们又试着打落了另外几根石柱上的朱砂斑,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
这些旱地仙人像有的指前,有的指右,看似指向毫无规律,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一直走,好像能走出一个类似于北斗七星的星阵。
我就对左有道说,这些旱地仙人像,有可能是类似于路标的存在,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走,应该就能找到通往下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