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芍戴好帽子,还把随身的黄帆布书包放在了手边,刚准备好,讲课的师傅来了。
来人不到四十的年纪,看着比在场很多学员都年轻,光头,一张嘴一口山东话。
夏芍听到有人愣了下,“不是从北京请的师傅吗?”
她其实也有微愣,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
山东离北京不远,清朝时期就有不少山东人去北京讨生活,从事吃食生意。因此北京着名的八大楼做的多是鲁菜,招牌菜一水儿的干炸丸子、火爆腰花。
果然光头师傅口音不怎么正宗,教的第一样点心就是正宗的驴打滚。
不是后世很多旅游景点当纪念品卖那种小颗的、独立包装的、类似东北朝族带馅打糕的。而是将豆沙铺在面皮上卷成长卷,上锅蒸熟后滚上豆面切块的那种。
作为培训教室的是省城食品厂的一个小车间,中间有案板,旁边有烤炉、蒸锅还有油锅。
除了光头师傅做示范那个,周围还弧形放了三张案板,案板上也有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夏芍这些学员就被安排在三张面板边,一会儿等师傅讲解完,可以试着做一做。
只不过到底离得有点远,师傅做示范的时候,众人还是在他那张案板边围成了个圈。
最先过去的是几个最远的,光头师傅看了,也没阻止,还叫众人都靠近点,他只讲一遍,“你们这个任务有点重,上午我讲完驴打滚和豌豆黄,下午还得讲荷花酥。”
既然只讲一遍,夏芍也去了,没想到刚靠近,就被人用后背挡了下。
韩主任那个徒弟就在她前面半步远的地方,背对着她虚扶着韩主任,“师父你站这边,这边角度好。”两只手臂大大展开,似乎完全没发现自己挡住人了。
夏芍挑挑眉,不动声色换了个位置。
刚要走过去,韩主任那徒弟又从后面窜出来,飞快站在她面前,把地方占了。夏芍抬眸望去,他还回头朝夏芍笑了一下,眉毛挑得高高的,显然是在挑衅。
此时正面和侧面的位置已经都被人占了,夏芍要么挤别人,要么就得去光头师傅身后。
挤别人,肯定会招别人反感,人家正学着,愿不愿意让地方给你也不好说。去后面,那就只能看到师傅穿着工作服的背影了,师傅手上的动作根本看不清。
这一招虽然幼稚,但是很有效。
而如果夏芍受不了这个气,上前跟对方理论,甚至在这里闹起来……
师傅在讲课你在闹事,丢的是谁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