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姊站在车前,戴着一顶白纱幕篱,身着飘逸的纱裙,披着鹅毛大氅,掀开纱罗,正冲她招手。
“阿姊,你怎么来了?江边这么大风,小心你又咳嗽了!”
吴之筱快步走上前去,伸出没被茶壶烫伤的那只手,一把拉住阿姊的手,阿姊的手有些凉,她搓了搓,笑道:“阿姊,今晚是不是做了什么好吃的等着我回去呢?”
“想得倒是挺美!”阿姊有些嗔怪道:“这么晚了,还吃什么,赴个宴还没吃饱?巴巴等着回家吃?”
“谁赴宴是为了吃饭的?”吴之筱道。
阿姊没注意到她藏在袖中的另一只手,淡淡笑道:“今日去集市上买了一些茭白,正好有一些菰米,就称了半斤回来给你熬粥喝,从傍晚熬到现在,都熬成粥糜了。”
接过她手中的罩纱灯,递给坠珠,催着她上马车去,与她道:“外面冷,你快些上车暖一暖,车里烧了炭的,还有点心,你先吃一些垫着。”
吴之筱扶着坠珠,踩着交杌上了马车,一回身,正要伸手将阿姊扶上车时,却扶了一把空气。
“阿姊?”
吴之筱抬起头,远远见着阿姊正走向赵泠,似有话要对他说。
“三娘子,上来吧,别开着门,把风给吹进来了。”坠珠说道。
“好。”
吴之筱上了马车,扒开车窗看向外面。
江边一排排高高的竹竿支起鲤鱼灯,灯下,吴之璃给赵泠福了福身子,道:“赵知州,阿筱不愿想起的事情,请赵知州高抬贵手,不要让她再想起来了。”
江面风大,吹开她的幕篱纱罗,飘飘扬起。
赵泠素日与吴之璃无什么交集,平日她来州衙中给吴之筱送饭,才打了那么一两次的照面,并不相熟。
缘何一开口便与他说这些话?
“不知……”赵泠问:“吴二娘子这话是何意?”
吴之璃偏过头,看了看马车的方向,道:“阿筱性子开朗喜人,心思却从不外露,你与她的那些过往,若她不提起,其实没人会知晓的。”
赵泠不语。
“家父去世,她生了一场大病。”吴之璃微微喘息,似有些无力之症,缓缓道:“若不是听到她在病中喊你的名字,我竟不知我这个妹妹心中也曾有过动心之人。”
“曾有过?”赵泠向来是个严谨的人。
“嗯,曾有过。”吴之璃看着赵泠,点了点头,道:“她现在已然把你给忘了,连着那些她不愿回想起的记忆,一并忘却了。”
赵泠望向无际的江面,心中涩然。
“还请赵知州莫要多虑,她不愿回想的事,与赵知州无关。”
吴之璃缓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她是亲眼看到家父去世的,我们并不知晓她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也不知道她那时有多无助多恐惧,我们只知道她选择忘记,她既不愿想起,我们亦不会逼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