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陈三看了眼正在埋头读书的玉宽,小声嘀咕道:“我听说过了年西门外的海岱书院要收一些新学生,我准备让咱家宽哥儿去试试。那万一进去了,一年光束脩就要二十两银子,加上杂七杂八的没有三十两下不来,我可不得多寻摸点门路。”

“这消息可靠吗,海岱书院不是都不收平民家的学子吗?”冯氏有些意外。

刚把排骨炖上,进来拿玉米面准备贴饼子的绵绵听到谈话内容忍不住在那听了起来。

海岱书院在这儿的名头甚至比县学都要大,就连绵绵这个不怎么出门的都知道。听说书院建成几十来年,光进士就出了四个、举人十几个,秀才更是无数。

当今礼部尚书于大人幼时就在这个书院读书,如今书院还留有他老人家题的不少匾额。

每年都有无数学子前来求学,其中不乏外县和府城的学子。

只不过听说这个书院却不是那么好进的,没有人引荐,就是有再多银子也照样进不去书院大门。

陈三摸摸下巴:“谁知道呢,读书人的想法咱们可整不明白。”

绵绵扁嘴:“于阁老不就是平民出身吗?我估计不是书院不想收平民子弟,只是前几年名头太盛,收的都是有后台的书生,但读书这件事是要讲天赋的,可不光凭家境好就能学有所成。估计是好些年没有出挑的学子,山长什么的绷不住了,所以才想从外头扒拉些好苗子。”

第24章 于阁老

她一说完,就发现爹娘眼睛不眨的都看着自己,就连读书的宽哥都向自己投过来十分震惊的眼神。

完了,一不小心说的太多了。

绵绵有些心虚的摸摸下巴,正在想着要找什么理由把这事圆过去呢,就听便宜爹拍着巴掌大笑:“真不愧是我陈三的闺女,这脑袋瓜就是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