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核动力虽好,但常规动力显然也是可以做到,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在附近建造一座核工厂了。”
“那么关于蜂窝状的复合型浮空管道的问题。”任鸿说着替换出了一段新的混合现实影像,身在影像之中的他看着身边的模型,说道:“同样是以反重力科技为核心,一座座浮空墩悬浮在数百米高度的轨道面上,就像桥梁的桥墩一样,浮空墩将承受蜂窝状浮空管道的全部重力。”
“有精确的导航系统和内部装配有计算能力巨大的量子计算机的相互协调,能够保证浮空墩在既定坐标点做到保持相对近乎绝对值。”
“浮空墩装配着反重力科技,而其中的耗能则是来自蜂窝状的真空管道系统上的太阳能,我们将会在所有的真空管道外装载太阳能电池板自行补充能量,不但做到满足浮空墩的反重力耗能需求,获取的能量还将超过消耗所需,有15左右的剩余量,所以,我们在这条浮空高铁上还将装配asi出品的蓄电池设施用于应对突发状况,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情况下仍旧能够让浮空墩保持10天时间的耗能。”
全场唯有一个人的声音,任鸿在展台上来回踱步而走,一手插腰,片刻继续说道:“我们仍旧在安全保障上投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生命的可贵要求我们必须要这么做,在全线的客运真空管道上,我们在沿线处每隔一定距离都设立有额外的逃生舱,当列车发生故障停止、或者是真空管道出现失压的时候,乘客即刻从逃生舱逃离,从而躲避可能到来的危险。”
说到这里,任鸿调出了一个演示画面,浮空列车在真空管道中高速穿梭的时候,前方管道的某一节出现裂缝,导致管道内部的真空密封舱严重失压,正在前来的浮空列车收到总部的消息之后开始紧急减速,在连接失压管道的前后方立刻出现一个舱门紧急合闭,把出现事故的管道隔离开来,确保不要进一步波及其余完好的管道。
“相比较空中运输服务,一旦空客失事对于机载上的乘客而言,剩下能做的或许就真的只能祈求神明的保佑了。”任鸿漫不经心的说出了这么一句。
此话一出,正在关注这次招待会的空中运输领域的企业无不破口大骂。
“666,这一波黑的漂亮!”
“这是空客公司被黑的最惨的一次~~~haha~~”
“浮空高铁的影子还没出现呢,这就开始打压空中运输公司啦,简直阔怕!”
“任总:坐飞机很危险,会死人的!都来做我的浮空列车吧,安全又便宜。”
“空客公司:绝不向恶势力低头(手动滑稽)”
“2333~~”
小插曲一过,任鸿微微侧身在旁边的聚光荧屏界面上再次点动了一下,一个短片开始播放。
开场就出现了一栋地标性建筑,赫然便是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画面继而以俯瞰的角度呈现出地处上海市的一座浮空高铁总站,数十条分线真空管道暴露在大地上。
参杂着不同肤色和中西方面孔的乘客们纷纷从进站口进入核动力浮空列车内,出入口随之无缝隙闭合,画面中的一角显示出正在变动的气压数据让现场的与会者们知道,此刻正在抽离空气。
直到把空气抽离至1000帕以下之后,前方的紧闭的环形舱门以中心点呈现弧形锯齿状裂开,并以螺旋收缩方式打开舱门。
不但全自动化,而且如此高大上,和常规的舱门差别巨大,一看就是高科技,然而在未来,在网友的恶搞之下获得了“菊花舱”这样的侃称。
在反重力驱动下,浮空列车缓慢的驶入真空运输管道内,随之中转到了一座修长无比的人造低矮建筑内,里边就是电磁弹射轨道了,超级电磁弹射器拖拽着上万吨级的列车在一条笔直的畅道上进行加速度。
最终超级电磁弹射器停下,而浮空列车从建筑的末端隧道口呼啸而出,列车身上带着咋舌的惯性动能以超过1200公里的时速在外部透明的真空管道中前进。
穿过城市的上空、于摩天大厦之间呼啸而过,进入东海,最终驶入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而终点则是在彼岸的美国加州,洛桑机。
短片播放的同时,站在侧台的任鸿客串起了旁白的角色:“浮空高铁运输服务,超高速、低能耗、低成本、无噪音、无污染、不受天气因素影响、不会发生航班延误、取消等情况。”
“但任何事情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要做的并为此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就是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第一代浮空高铁在客运上,仍旧无法做到无需预定座位、可直接乘车出发的便捷要求,因为反重力装置巨大的耗能制约着我们。”
“而第二代跨国境的浮空运输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小型化和便捷化,在第二代浮空客运体系成熟后,我们将会淘汰浮空客运列车,让乘客自己的私家悬浮机车进入高速真空轨道,浮空列车的存在也主要服务于大体量吨位的货运需求,而客运或许就会消失了,一旦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乘客们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就能跨越国境旅行,或者由我们提供租借服务,而成本或许只有更低的50美元区间,从中国到美国,一个单程50美元。低廉的运输成本不但让旅客直接收益,频繁增加多边经济交流才是最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