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页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没有灭绝威胁,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

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

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

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玳瑁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

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

獛、沙蟹、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玳瑁们的巢穴。

多巴哥岛附近的玳瑁历史上,玳瑁曾于1982年被iu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

在玳瑁被评为濒危物种时就有人反对,两份请愿报告声称玳瑁及其他3个物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的稳定种群,不过iu根据海龟专家组提交的数据分析驳回了这些请愿。

海龟专家组提供的数据表明玳瑁在过去的三代中种群数量减少量已超过80,而每年筑巢产卵的成熟雌龟减少了84-87,且在1996年种群数量并无显著增加。

而且这些数据在测量中无法顾及到漂流在海洋中觅食的幼年海龟,所以得出的数据大大低估了种群的减少量。因此,根据这些数据,iu将玳瑁定为bsa1状态,但并不是bsa2,因为iu认为并没有充足的数据表明玳瑁的种群数量在将来会进一步减少80或以上。

二十世纪后期,各国政府对保护玳瑁所作的努力也越来越多,如实行临时或永久性的法律法规以及建立海龟自然保护区等。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保护局从1970年起就将玳瑁列为濒危物种,而美国为保护当地的玳瑁种群,也已在在适当地点实行了多次恢复计划。

玳瑁在我国也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很多地方,甚至已建有保护玳瑁、绿蠵龟等海龟和其他物种的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

虽然捕杀玳瑁不合法,但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很多人捕捞玳瑁。

在某些地区,玳瑁仍然作为美味佳肴被食用。

特别是在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玳瑁等海龟就被国人们视为山珍海味,这种几百年来深入骨子里的意识,短时间内是很难更改过来的。

即便是到了今天,任然有人坚信吃了海龟肉能够可以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