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页

国内的渔民能够到达南极这片海洋,这让他们无比的自豪跟骄傲,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这么幸苦的呆在南极搞科研,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不就是为了国内的渔民能够到南极来撒网吗?

“你们是从华夏来的吗?”雪龙二号以两三节的速度缓缓停在了船队中间,李船长大声朝项阳他们问道。

项阳看向高闯。

高闯笑了笑,让人拿了一个喇叭过来,“对,没错,我们是从龙城那边过来的,你们是在进行科研考察吗?”

雪龙号与雪龙二号都是我国在南极的重要科研考察船,这两艘科研处相互配合,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形成双船作业模式,被戏称为双龙探极,是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对,没错,我们这趟出来,是为了采集多种南极特有的生物标本,你们的船不错啊,竟然能够开到南极,收获怎么样?”张院士笑着大声问道。

高闯指了指海面上正在来回往各艘渔船不断运送渔获跟加工成品的那些小汽艇道:“收获算是不错。”

张院士笑着点点头,他长年呆在南极,对南极的渔业资源非常了解,在当今这种环境下,但凡只要是有能力能够到达南极,并且顺利破冰的渔船,收获都不会错。

张院士非常的欣慰,在过去,他看到南极的各种渔业资源那么多,而国内的渔民却没办法到达,国人若是想吃南极的海产,只能够通过进口。

第683章 最好的赏鲸地

那价格又高,又都是别人国内消费剩下的。

就拿南极磷虾来说。

用南极磷虾制成的高级猫粮,在挪威仅售几块钱一包,运到国内,价格立即翻了十倍不止。

再说那南极冰鱼。

那些鲜活的、个头大的,人家挪威不卖,对外出口的都是一些个头小的,而且已经死了的冻货。

然而,就是这些个头小的冻货,还要先往意大利转个圈,让意大利市场先挑选去一些好的,剩下的那些才会以极高的价格,销售到世界各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