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什么样的地基,竟然要同时用到几十台挖掘机跟铲车?

反正不可能是民宿。

再看看码头上,码头上除了他上次来时看到的那艘流刺网渔船外,还出现了另一艘更大的渔船。

那种渔船,壶海镇上没有。

莲花县上也很少出现,是真正的远洋渔船,据说每一艘的造价都超过一千万,是一座真正的移动海岛,据说驾驶着这样的渔船,轻而易举地就能够进行远洋捕捞,中途要是能找到几个补给点的话,甚至能够进行环球旅行。

再看看码头左边的沙滩上,雪白雪白一片,堆积成山的海盐。

盐这种东西在今天,已经不算什么稀奇货了,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盐。

可这些盐意味着,岩龙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跨过好几个发展阶段,直接从一个靠海吃海的落后渔船,变成了一个有自己产品跟生产基地的“发展中渔村”。

最让鲨鱼吃惊的,是那支从外边来的考察队,竟然跟那个叫项阳的家伙很聊得来的样子。

鲨鱼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有些拿不准自己现在是该下车去跟项阳打声招呼,还是掉头开车立即离开。

陈宇教授指指渔船,笑着问道:“项阳同学,你刚刚出海回来?”

项阳立即点头,“带李总他们到海上去转了一圈。”项阳这里没称呼李超为超哥,而是比较正式的喊了李总,在陈宇教授面前,项阳觉得还是正式一点好。

李超也立即笑着点头道:“这位是易总,易晓龙,他对将坐落于青龙弯的网红孵化中心很感兴趣,项总也很支持,所以带我们到海上转了一圈,做了次实地考察。”

“陈院长您好,我叫易晓龙,您叫我小易就行了。”易晓龙立即微笑道。

“易总您好,实践出真知啊!”陈宇教授笑着微微点头道:“我不太懂网络上的东西,不过我站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青龙弯确实很适合传媒类型企业的发展。”

项阳感激地看了陈宇一眼,以陈宇的身份,他说话的分量是很重的,他说一句适合,抵得项阳嘴皮子都磨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