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九十一章 怎么办

「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海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也要大胆地论证和引用,且注明其出处。」

「比如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录,我们将"天再旦"定为一次早上发生的日食,这个说法,其实早在七几年,就有海外学者提出过。」

「我国甲骨文专家董作宾早就指出"天再旦"是发生在天明时刻的日食现象,并将此一天文现象发生的年代定为公元前966年。」

「后来,韩国学者方善柱在1975年发表的论文中进一步指出,公元前966年有误,正确的年代应为公元前899年。」

「另外,通过天文学研究而将武王伐纣的年代定为公元前1046年,是美国学者DavidPankenier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这些我已经拜托剑桥的熟人检索

了出来,虽然我们是独立研究,之前并没有引用和效仿这些成果,但是研究报告里却不能不提,算是"天下所见略同"吧。」

「所以我建议在工程项目下再成立一个海外文献检索小组,可以提升我们对于海外文献检索的能力,吸收他人的学术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启示,同时还可以将"独创","原创","重合","借鉴"区分开来,防范将来他人对我们"学术道德"的指责。」

「还有就是现在能够用于编年断代的样本还是太少,因此我们还不妨成立一个信息征集小组,在全世界范围内,征集历史文献、考古文献、金石铭文上的信息,一经采用,将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如果科委觉得这笔钱不好立项的话,我们可以让虞唐文保基金来设立,毕竟这项研究也和他们的文保工程契合度相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