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北和吴欢面面相觑,这个从来也没有被他们好好重视过的环节,被几个人一说,他们也感觉这个方案不行了。

“其实可以反过来。”张晨说,“菜的数量是有限的,一般蔬菜加上肉类和豆制品等,每天不会超过一百种,可以把这个地方,划分成二三十个区,把蔬菜放在架子上,配货员拿着订单去配菜,走一趟就可以把一个订单配完了。”

“张总的这个办法好,比你们原来的有可操作性。”魏文芳说。

“摆上架的菜,也规范化,所有的菜,都分半斤和一斤,就这两种,不要出现什么一斤一两或者四两之类的。”

刘立杆也算是种过菜,卖过菜,对这行还不算陌生,他说:

“这样,就不要重新计量了,配菜的看到订单上写半斤,就拿一捆半斤的,一斤就拿一斤的,有要一斤半的,就拿一捆一斤的,加上一捆半斤的,这样一趟走下来,两三分钟就可以配完一单。”

“不错,回来就献妙计了,这样,配菜的效率会高很多,买菜的也不会在乎这些,可以就两种计量单位,上架就已经计量好了。”吴朝晖说。

“只要有人专门巡视,看架子上哪种菜快没有了,马上补上就可以。”魏文芳说。

大家继续合计,小芳接着和吴欢张向北说,前面吴朝晖说的装车也是,可以每天按配送的时间,把一车车先计算出来,按顺序来,这里配好就直接到车上,这车装好了马上出发,第二车接着开始,这样估计,一个区,二三十分钟就可以装满一车。

“那就是几个区加起来,每分钟都有车发走了。”吴朝晖说,“这样冷链车的利用率也会高,回来又可以出发了,不会把时间都花在等待上。”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越说越细,主意越来越多,很快就把整个新方案重新完善确定下来,吴欢和张向北认真地记着,等大家说完,等了不过五六分钟,吴欢就把新方案打印了出来,大家看过之后,觉得按这个方案做,应该没有问题。

吴欢说:“谢谢,谢谢,你们要是不来,这个方案没有重新规划,到时候真的会崩溃的。”

张向北在一旁,挠着头嘿嘿地笑着。

吴欢和张向北说,我晚上就发出去,让上海和南京都按这个方案调整,张向北说好。

吴欢请大家去会议室,给他们看所有应办的事宜,请他们帮助参考参考,还有什么他们没想到的。

大家看了,提了几十条,吴欢把它们都加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