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后面,还一直有人在鼓噪。
张晨和赵志刚商量,从三堡调了一个缝纫车间的人过来,还从裁床、大烫和后道,各抽调了一部分人过来,然后两边都开始招工,自己工厂的生产能力又可以扩大,赵志刚还是负责三堡那里,群英服装厂这边,生产上就由赵志龙负责。
群英服装厂,终于响起了隆隆的机器声,从三堡调过来的工人,只坐满了三分之一个车间,然后每天在不停地增加新招的人,这样一来,原来群英服装厂的工人就慌了。
一是开工以后,他们每天自己在车间里转,看到这一个个平时他们看不起的农民工,瓜老儿,个个干活的手脚都比他们利索,信心上先就受到了打击,在他们面前,不再有那么多的优越感。
接着看到空在那里的机器,一台台地坐上了新招的人,空机器越来越少,这样用不了多久,自己就真的要一直靠边站,天天看人家干活了,那这面子上,怎么受得了。
从三堡过来,和新招的工人,他们的活是全计件的,张晨在车间的头上做了一块大黑板,黑板上贴着两大张表格,把每个人每天生产的产量都统计在上面,边上还有一张工价表,这样,对照两张表,每个人自己就可以算出自己每天的工资。
张晨这个,其实不是贴给表上的工人看的,而是给那些旁观者看的,老群英服装厂的工人看了几天,就按捺不住,他们发现,这里的工人每天都可以赚二十多块钱的工资,一个月就是七八百块,是自己工资的四倍,这怎么得了!
那几个生活困难户首先就不干了,什么面子不面子,面子哪里有票子重要,她们找到了张晨,和他说:
“张厂长,你帮我们安排工作,我们去学,我们看过了,学这个好像也不难。”
张晨说好,他让赵志龙把她们安排到车位上,他自己每天教她们,学了两天,基本都会熟练操作高速车了,张晨让她们自己选择,是按原来的工资计算方法,还是按统一的?
“什么意思?”她们问。
“是这样,按原来的,就是老人老办法,工资和原来一样,每个月拿固定工资,每天也只要完成最基本的生产任务就行,按统一的,就是和她们一样,也是全计件。”
“当然是和她们一样,我们也是老车工了,我就不信,赶不上她们。”有人叫道,其他人都说对对。
这样,这批人就正式安排到车间里,马上,本地人就自然分成了两派,那些已经上岗的,上班下班,进进出出都在一起,而那些继续旁观的,也用冷眼继续看着她们。
餐厅造好之后,这些旁观者终于找到了好去处,他们每天来,不再坐在那个看台上,而是,除了去车间转转以外,他们就都集中到了餐厅里,餐厅里有吊扇,还有电视机,可以坐在这里,吹着吊扇,看着电视,比原来舒服多了。
到了十一点半,是他们下班回家吃饭的时候,阵阵香味飘过来,他们实在是忍不住,临走之前去饭菜窗口看看,伙食还不错,这时,从车间里下班的工人陆续进来,有几个好事的就不走了,他们想看看这样在食堂里吃一餐,大概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