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总看到刘立杆进来,赶紧站了起来,乐呵呵地和刘立杆说,小刘,你那个主意不错,小项和我说,今天那里已经动起来了。

刘立杆笑道,是的,我去过那里,回来的路上,发现件事,又找关系,跑了一趟城建局。

“你去城建局干嘛,你又不造房子。”谢总奇怪道。

刘立杆就把自己去城建局,和王处长见面的情景,一五一十和谢总说了,谢总听着吓了一跳,他叫道:

“龙昆南路要造了,我怎么不知道?乖乖,还真是的,要是它从我厂房经过,我的房子就白造了,那他妈的亏大了。”

这也难怪谢总这么惊讶,那可是一个连手机这个名称都还没有诞生的年代,有钱人手里拿着的,价值可以抵得上几套房子的手提电话,还叫大哥大,砖头机,更别说后来迅速普及的网络。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除了报纸电视,就是道听途说,政府部门也没有提倡什么政务公开,而是认为,政府的事,你一个小老百姓,根本就没必要知道,要了解一些内部的情况,必须像刘立杆这样,通过关系去打听。

何止是谢总,海城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有一条叫龙昆南路的道路要动工了。

“谢谢你啊小刘,这么有心,还帮我去打听了,有你这个消息,我就放心了。”谢总感觉自己仿佛劫后余生,庆幸地说。

“我在想另外一件事情,谢总,那个靶场,你要是全部租下来,部队现在还会同意吗?”刘立杆问。

“那当然,我那个老乡,一直在请我帮忙,问我能不能全部租下,价格还好商量,我要那么多地干嘛,不要钱都不要,就是在那里养鸡,我还要花钱找人去管。”谢总笑道,“我已经掉坑里一次了,他妈的还会掉第二次。”

“谢总现在那个厂房,要是租金全部能收上来的话,有没有钱赚?”刘立杆问。

谢总想了一下,和刘立杆说:

“那当然会有钱赚,出租仓库多省力,又不要安排几个人的,水电费,租仓库的人自己也会承担。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开支了,我连看仓库那几个人的工资,都可以分摊给租户,现在是租户都跑光了,找不到,只有我自己承担。”

刘立杆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觉得,谢总应该把那个靶场,还有的三分之二也租下来,一样也签二十年的租期。”

谢总吓了一跳,不禁看了看刘立杆,见他又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谢总疑惑道:“什么意思?我现在房子都用不掉,还要去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包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