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页

……

834年3月3号。

均摘星看了一下飞船上的日期,颇为伤感地说道:“我又老了一岁了?”抬起手抹去了时间投影。

展开在面前投影为当前红斑风暴区域生态试验场的信息,在红斑风暴外围圈区域,接受自己推进进化的电链虫物种,一共有六百七十三个族群。它们已经将原来最初的电链鱼在生态位上淘汰掉了。

是的,现在这个物种不姓炽了,跟着均姓了。额,好像没啥差别!

这些电链虫族群也已经出现了多种发展方向,毕竟呢,磁云星上的环境是复杂的,厚实的大气,密度都不同。

有的电链虫,外壳倾向于铝镁轻质,朝着大气层上空发展。有的电链虫族群,则是加厚外壳,直接朝着压力更大的液氢层发展,企图在富饶的液氢生物圈内抢夺资源。——好吧,发展到这里,已经让均摘星有点顾不上了,毕竟路子走宽了,路线就多了。

今天,风暴区域的风儿甚是喧嚣!

几分钟后,均摘星在人工智能的反复警告中,穿着防护服直接爬出了飞行器。啪嗒一声跳在了母虫上,然后站了起来,缓缓挺直腰杆,瞭望远方连绵数十公里的气旋云浪,缓缓地张开臂膀。

均摘星如此放肆时,周身出现了一个发光的罩子,黏在金属外壳的电链虫背部,看起来如同一个顽固的水泡。这是纳米工具体系构成的防护层。

看似渺小的均摘星在母虫上踱步,掌心中的信息光粒,汇聚后,打入母虫体内,自然是为母虫做全身体检,当然了,这光粒是直接烧进去的,让这个母虫非常不适。

但是程序让它必须毕恭毕敬地等待上面的这个“神物”(没错,电链虫的眼中,均摘星的座驾才是神)完成神圣的术法。

而在飞碟母虫身边,一个个扁平菱形的飞虫则是在旁边数百米范围游曳,一束束电磁波正在向母虫汇报情况。

这些飞虫密集的交流,时时刻刻告知母虫周围的气压、温度,以及各种丰富元素的含量。

而母虫则是控制着种群在大气中移动,和其他虫群相互联系。

电链虫作为生物的社交基因,被均摘星保留了,并且在其附脑的程序编写中,加了一些复杂内容。